2011年11月1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連云賓館召開“全省農產品出口工作會議”,會議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孔垂柱副省長主持,會上表彰了農產品出口先進單位和先進企業。云南檢驗檢疫局由于在創新檢驗檢疫監管模式,促進云南農產品出口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而受到了表彰,并榮獲“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來自云南省發改委等24個省級單位、昆明市等60個市縣的領導和昆明耕野農產品有限公司公司等15家出口農產品企業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近年來,在國家質檢總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配合支持下,云南檢驗檢疫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十二字方針要求,科學運用“3+1”防線建設理論,充分發揮檢驗檢疫工作職能,不斷轉變工作作風,高度重視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工作,積極推進通關便利化,千方百計為企業降低出口成本,促進云南優質農產品出口,做出了檢驗檢疫部門應有貢獻。據統計,2010年云南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了133.7億美元,首次跨越百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66.5%,其中農產品出口13.5億美元,同比增長36.6%,農產品成為全省第二大出口商品。云南檢驗檢疫局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創新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改革,不斷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和服務水平。云南檢驗檢疫局制定和實施了15條促進云南口岸通關便利化的工作措施,通過強化進出口商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分類管理和誠信體系建設,推行快速核放、綠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檢驗檢疫監管模式,積極推進檢驗檢疫“大通關”建設,大大提高了出口農產品的口岸通關效率。
二、強化檢測能力建設,為農產品擴大出口提供技術保障。云南檢驗檢疫局認真貫徹“科技興檢”戰略,以安全、衛生、健康、環保和反欺詐為重點,以云南特色產品和有潛力的新興產業為重點,不斷加強檢驗檢疫人才和技術裝備、實驗能力建設,形成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為龍頭、區域性實驗室為骨干、常規實驗室為基礎,覆蓋全省主要邊境口岸,層次合理、運行規范,有一定規模的實驗室體系和科技人才隊伍。
三、加大幫扶力度,有力推動優質特色優勢產業產品擴大出口。一是積極推動全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和基地備案工作。到目前為止,共完成出口蔬菜、花卉種苗、茶葉、食用菌等備案基地497個,元謀縣、賓川縣、蒙自市和建水縣四個縣市通過出口果蔬質量安全示范區考核驗收,其中,賓川縣質量安全示范區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的考核,獲得“國家級安全示范區”稱號。全省備案基地面積達187.6萬畝。目前,正積極配合省商務廳等開展通海、羅平等縣的示范區建設工作;建立出口加工動物養殖基地47家。實現了云南豬肉首次打入港澳市場、首次進入中亞市場,云南養殖水產品出口美國資質零的突破。二是加強泛珠三角區域檢驗檢疫合作,從產地檢驗、口岸快速查驗放行和搭建供需見面平臺等方面,幫助云南供港澳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便利通關和擴大出口。三是采取七項措施服務松茸企業擴大出口。 “十一五”以來,為了確保松茸順利出口,云南檢驗檢疫局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借食品安全整頓和質量安全年以及質量提升活動的“東風”,按照“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服務中體現管理”的要求,牢固樹立“質量是基礎,安全是底線”的思想意識,明確定位,找準切入點,積極采取七項有力措施,科學檢驗,有效監管,優質服務,突破瓶頸制約,將關口前移、強化源頭管理,連續多年實現了輸日松茸“高門檻(命令檢查)”下的高增長。2010年經云南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合格的出口鮮松茸共2705批、1076.386噸,出口創匯3986.5425萬美元,比2009年分別增長37.73%、19.38%和14.53%。四是幫助企業規避羅非魚無機砷含量偏高的情況,確保羅非魚出口安全順暢,符合相關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羅非魚無機砷含量較高,不符合有關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成為羅非魚出口的一大隱患。為解決這一問題,云南檢驗檢疫局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發現這些無機砷主要來源于天然水體環境,并主要富集于羅非魚的腸、鰓、皮膚及魚鱗中。為此,云南檢驗檢疫局向有關出口企業提出了加工出口羅非魚片的建議,有效地規避了風險,使羅非魚片成為云南的一個新興出口項目。
四、加強國際間合作與交流,積極探索與自貿區建設相適應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云南檢驗檢疫局充分利用多邊和雙邊合作與交流機制,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與交流,積極促成了國家質檢總局與泰國農業與合作社部正式簽署《關于雙方經昆曼公路進出口水果檢驗檢疫要求的議定書》,極大的促進和擴大了中泰水果進出口貿易。泰國農業部、衛生部代表團近兩年來四次訪問云南檢驗檢疫局,雙方就進出口農產品的檢驗檢疫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為擴大雙邊農產品貿易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今年1-9月,云南檢驗檢疫局共檢驗檢疫進境泰國水果6.89萬噸、6561萬美元,出口泰國水果1.97萬噸,貨值3426萬美元。
五、積極應對國外技術壁壘,幫助外貿企業擴大出口。一是積極組織科研攻關,據理力爭,解決云南美味牛肝菌輸歐尼古丁問題。2008年12月,兩家云南牛肝菌出口企業報告,出口德國的美味牛肝菌被對方檢出尼古丁(煙堿)超標,四個貨柜價值140多萬美元的貨物面臨退貨或銷毀。國家質檢總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云南檢驗檢疫局迅速組織相關業務部門制訂了云南輸歐牛肝菌貿易解禁工作方案,及時開展應對工作。云南檢驗檢疫局技術人員進行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弄清了牛肝菌中尼古丁的成因、機理,制訂了檢測方法和標準,掌握了大量實驗數據,為總局對外交涉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在總局、省商務廳和牛肝菌協會的大力支持和協調配合下,歐盟放寬了限量標準,從0.01PPM/KG調整為2.3PPM,云南輸歐牛肝菌尼古丁問題終于得到了妥善解決。二是協助云南綠華食品公司請求總局食品局向日本厚生勞動省協調撤銷脫水青蔥的命令檢查,經過半年的調查了解和檢測,日本已解除了命令檢查,恢復正常進口查驗,降低了企業出口成本和時間。
六、主動應對媒體炒作,澄清事實真相,消除不利影響。今年以來,香港《明報》等媒體借曲靖陸良鉻污染事件炒作曲靖供港蔬菜受到了鉻污染,泰國媒體炒作云南蔬菜水果濫用保鮮劑等等,給云南相關產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云南檢驗檢疫局在第一時間立即啟動進出口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應對,深入調查相關事件真實情況,結合抽取樣品的檢測數據分析,形成客觀準確的報告,澄清了媒體的不實報導,并通過質檢總局和相關機構通報給輸入國家或地區的相關部門,及時有效地消除了對云南農產品出口的不利影響。
通過幾年的發展,云南農產品出口已具有一定優勢。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促進農產品出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云南檢驗檢疫局清醒地認識到出口農產品面臨的形勢和自己肩負的責任,有信心有決心也有能力,以云南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為契機,以“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先進單位”為動力,把“以質取勝、創先爭優”活動落實到具體工作中,不斷完善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體系,創新檢驗檢疫監管模式,促進云南農產品產業升級,加快云南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腳步。
(云南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