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中保文)日前,福建將樂禾生源生態菌業有限公司良種繁育生產示范基地項目的施工現場熱火朝天,兩公頃的節能水簾降溫大棚建設正酣,10月份整個項目將全面投入使用。據悉,項目建成投產后,標準化菇房將達1.3萬平方米,一天可出菇6000公斤,一年2160噸,是現在出菇量的兩倍,產值達3000多萬元。
近年來,將樂縣著力打造福建省最大食用菌產業基地,以項目為載體,帶動食用菌生產朝專業化分工,標準化生產,集約、產業化經營之路發展。今年以來,全縣大力實施金針菇精致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食用菌良種繁育和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食用菌工廠化代用料生產技術推廣、優勢特色產業大球蓋菇基地建設、GAP標準大球蓋菇出口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盛和商貿有限公司的速凍生產線建設10多個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1個、省級項目1個。至此,全縣將擁有5家年產50萬袋以上的食用菌菌種生產戶,成為福建省最大的食用菌菌種生產基地。
同時,大力推廣食用菌“五新”技術,引進真姬菇、白色金針菇、豬肚菇等新品種,開展松(杉)木屑、菌草、玉米芯、農作物秸稈、綠化樹等新原料栽培試驗,推廣應用拌料機、培土機等新機具和降溫節能大棚等新技術,示范、推廣菇-煙-稻輪作模式、檳榔芋-竹蓀套種模式、菌-肥-稻-菜肥田模式、竹蓀延后栽培和大球蓋菇反季節栽培等新模式、新方法、新工藝。
據了解,今年1至8月,全縣真姬菇種植200萬袋,白色金針菇種植700萬袋,用綠化樹和菌草試種豬肚菇200萬袋,竹蓀和大球蓋菇種植500多公頃。全縣食用菌生產完成1億袋,產量1.67萬噸,產值近兩億元。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