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雅 林 煌/文 趙俊和/圖
2011年,炎炎夏日里的深圳,檢驗檢疫部門成功地開展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檢驗檢疫保障服務工作。與此同時,還有一批來自冰涼極地的“大運選手”要到深圳參加“迎大運、引進珍奇海洋動物,彰顯濱海城市魅力”系列活動,檢驗檢疫部門為它們提供的服務保障又有哪些不一樣的精彩呢?讓我們來看看俄羅斯海象寶寶是怎么入住“東方夏威夷”——小梅沙海濱旅游區的吧。
“媽媽、媽媽你快看,水池里有兩頭黑乎乎的海象……”深圳小梅沙的海洋世界的“海象隔離室”玻璃墻外,一個小朋友正踮起腳尖向里面張望著。伴隨著他的呼喚,其他小朋友和家長也紛紛涌了過來,不一會兒隔離室外面就聚集了一大群好奇的游客,由于隔著厚厚的玻璃墻,小朋友們紛紛抱怨很難看清楚海象的模樣。原來,我們國家為了預防疫病傳播,給動物世界的外國來賓們設的一場“入門考試”——隔離檢疫。這高約3米、面積約20平方米的半封閉式玻璃房是海洋世界為兩只俄羅斯海象特意準備的“進境水生動物臨時隔離室”,兩只海象需在這里度過30天的隔離期“考驗”,確保沒有傳染病后,才能轉入海洋世界“極地動物館”與廣大游客正式見面,屆時海象們將擁有更大、更寬敞的“領地”,小朋友們也就能把憨態可掬的海象們看個清楚了。
未落戶先安“家”
早在2011年5月份,鹽田檢驗檢疫局就收到通知,7月中旬左右將有兩只來自俄羅斯的小海象,經上海入境后入住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這將是珍稀哺乳動物海象首次登陸深圳,為了迎接這兩位特殊的“外國貴客”,鹽田局在收到通知后立即制定工作方案,并成立專項檢驗檢疫工作小組,為海象寶寶的臨時住所忙活起來了:檢驗檢疫工作小組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進境水生動物檢驗檢疫管理辦法》、《進境動物隔離檢疫場使用監督管理辦法》及其配套文件的規定,對海洋世界進行“進境水生動物臨時隔離”工作指導,內容包括隔離場的地理位置設置、設施設備配備、衛生防疫管理以及飼養人員配備等方面,海洋世界的工作人員對規章制度認真學習并積極配合檢驗檢疫工作小組,及時對隔離場的條件設施進行調整。海象隔離場經鹽田局考核合格后,被提交至深圳檢驗檢疫局動物檢驗檢疫處,由其簽發“進出境動物指定隔離檢疫場使用證”。這意味著在小梅沙海洋世界接受“體檢”的臨時住所已經安排好了,就等著海象寶寶來入住體驗啦。
跨半球的長途旅程
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極海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其皮可以用來制革,皮下厚厚的脂肪經提煉后可食用或者工業用,肉可食,特別是海象那標志性的長牙可用作珍貴藥材、刀和匕首等工業品。由于幾百年來人類的競相捕獵、自然環境的變化以及海象自身繁殖能力較低,使得海象數量急劇下降、一度瀕于滅絕。直到1972年國際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條例把海象列為保護對象后,海象的數量才逐漸上升。在中國,海象全部來自于國外,且近年俄羅斯等主要出口國家嚴格控制海象出口量,中國的海象數量更加屈指可數、足顯珍貴。
此次兩頭海象寶寶們從莫斯科乘飛機到上海,入境時已由上海檢驗檢疫部門查驗了衛生證書和相關證件,但要到深圳的新家,它們還需長途跋涉近1700公里。由于海象這種極地動物對環境低溫的要求很高,且時下正值盛夏、外界氣溫高達30多攝氏度,為了方便用冰塊給海象們降溫、時時關注溫度變化以進行溫度控制,工作人員選擇了汽車作為運輸工具。從上海到深圳,歷經十幾個小時的路程后,在隨行人員的悉心照料下,眾所期盼的兩只海象終于在7月14日深夜順利到達了目的地——小梅沙海洋世界。完成長途旅行的海象寶寶進行了簡單的洗漱——體表消毒后,便十分配合地進入了自己的新家——臨時隔離場內的低溫隔離室。
三重門內的潔凈極地
7月15日一大早,鹽田局檢驗檢疫工作小組就隨海洋世界負責人來探望兩只海象寶寶,于是見到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為了確保海象寶寶的臨時住所是一片干凈衛生的獨立領地,檢驗檢疫工作人員首先對隔離場的整體環境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消毒設施、供水供電設備、污水處理過濾裝置、溫度控制設備、人員辦公設施等方面。
海象隔離場由鐵柵欄封鎖起來,外部標有明顯警示牌,地理位置上與其他動物房、養殖場等場所相分離。隔離場為半封閉式的獨立空間,沒有養殖人員的允許,外界人員無法進入隔離場。檢驗檢疫工作小組人員經過隔離場入口消毒池消毒后,便進了隔離場內部,這里安放有獨立供電系統,確保隔離場24小時不斷電,保障水循環設備和其他設施設備良好運作。
檢查完設備后,工作人員又再經過一次消毒和兩道鐵門,這才進入了海象寶寶們居住的低溫隔離室。看到海象們正在水池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的樣子,應該對這新家的環境還比較滿意。經過檢查,這個新家確實還挺適宜小家伙們居住的:空調和將隔離室的空間溫度控制在18至20攝氏度之間,通風設備保持隔離室內空氣暢通;海象們居住的水池中注滿了天然海水,池水中加入低濃度的次氯酸鈉進行消毒;通過隔離間的水循環設備可實現海水重復利用,節約水資源;水池底的過濾裝置可在水循環的同時濾掉海象排出的廢棄物及食物殘渣,避免污染;水制冷機則將過濾完畢的清潔海水降低到讓海象們感覺舒適的溫度再注入池中。
海象寶寶的首次體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工作人員剛剛靠近水池邊上,小家伙們就從水里冒了出來,原來這次來深圳是的一雄一雌兩只海象,身長不到2米,是還未長出標志性長牙的幼年海象,皮膚較為粗糙、似樹皮,四肢成鰭狀,眼睛小而圓,耳朵小而無骨,鼻子粗、嘴巴短闊,嘴周還有稀疏的觸須。也許是感受到了工作人員的友好熱情,雄海象大膽地沿著池邊的斜坡上了岸,動作極其敏捷,雌海象則比較膽小、躲在水里只抬頭張望。雄海象依靠兩只向前彎曲的后鰭匍匐移動,一搖一擺的樣子憨厚極了,惹人忍俊不禁。隔離場飼養員介紹道:“海象性格溫順,十分親近人,對外界充滿好奇,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以后,熟悉了生活環境,膽子就更大了,也更活躍。”語畢,雄海象已經向工作人員湊了過來,聞聞這、看看那,似乎在找好吃的,十分可愛的樣子令在場的人都難掩興奮之情,于是拿起照相機給海象們拍了幾張“寫真”,小家伙們格外上鏡。通過檢查,海象的體貌特征、精神狀態未見異常,這讓檢驗檢疫工作人員也松了一口氣。
海象隔離場有兩位具備水生動物養殖基本技術的專業飼養員,在獨立的隔離場進行日常記錄以及休息,主要負責隔離室的消毒清潔、防鼠防蟲、海象的飼料投喂以及設備檢查等工作。除此之外,另有一位資深獸醫鄒醫生負責海象的臨床檢查和藥物投放等工作。隔離場內部還配備有運輸海象的工具、急救藥箱等。確定隔離場符合相關檢驗檢疫要求后,檢驗檢疫工作人員還向隔離場負責人發放了《進出境動物隔離檢疫場檢驗檢疫監管手冊》,要求隔離場工作人員認真填寫隔離場的工作人員日常值班記錄、進出場人員登記、動物臨床檢查、藥物使用記錄、飼料及添加劑使用記錄以及防疫消毒記錄等;另外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動物免疫記錄、疫病診治歷史以及樣品采集、檢測記錄等。檢驗檢疫工作人員還叮囑隔離場飼養員,一旦海象們出現健康問題或其他方面的異常情況,需立即通知鹽田局檢驗檢疫小組,啟動緊急情況預案。隔離場的資深獸醫鄒醫生說:“我們海洋世界的工作人員絲毫不敢松懈,會盡心盡責養好海象們,努力讓它們長成一噸多重的大個頭!”
突擊檢查狀況良好
8月5日,為了更好地了解海象們的生活狀態以及隔離場的維護管理情況,鹽田局檢驗檢疫小組在未對小梅沙海洋世界海象隔離場事先通知的情況下,進行了“突然襲擊式”的檢查。這次的檢查內容包括對海象進行臨床檢查、確定其有無患病,對隔離場環境進行檢查、確保設備正常運行、衛生情況合格。檢驗檢疫工作小組仔細觀察發現,海象們的個頭比上次稍稍大了一點,隱約可見雌海象寶寶嘴里已經冒出一截短短的白牙。據飼養員介紹,每天海象寶寶要進食早、中、晚三餐,美餐內容是飼養員解凍后投喂的青魚、魷魚、多春魚,每頭海象每頓食量約3公斤。由于海象們食欲良好,鄒醫生又酌情給小家伙們補充了維生素、微量元素。經過這半個多月以來對環境的適應,小家伙們對工作人員更加熱情了,精神狀態非常好,體態毫無異常。隨后,檢驗檢疫小組還檢查了隔離場的水、電、空氣流通設備,發現均運作正常,隔離場衛生狀況良好。飼養員對《進出境動物隔離檢疫場檢驗檢疫監管手冊》的填寫十分認真,藥物使用、人員進出、值班巡查等記錄一目了然;其中,關于飼料、添加劑的記錄有所遺漏,飼養員在檢驗檢疫小組的指導下立即做了記錄補充。第二次的隔離期檢疫結果宣告合格。
延伸閱讀
雖然深圳海洋世界已經有過多次接運大型動物的經驗,但“陸空”兼程,要求全程無縫銜接,使得引進海象的整個過程難度很大。為此,海洋世界派出了一支特別的運輸隊,由2名馴養師、1名獸醫、3名司機組成,全程照料海象。時值酷暑,俄羅斯和深圳的溫差大,減少溫度波動,保障海象姐弟的健康,成為難點。
運輸小組特別在車廂里擺放了200公斤冰塊,把運輸車里的溫度維持在20度左右,減少溫差波動,來為海象姐弟抵御車運途中的沿途酷暑。這一措施使海象得到舒適,卻辛苦了護送人,接運海象的15個小時里,看護人員一直要和海象一起待在冰車里,隨時觀察海象的狀態,每兩小時測量一次海象的呼吸頻率、氣溫,兩名馴養員輪班上陣,經受酷暑季節里的寒冷考驗。
龐然大物大海象從俄羅斯空運到上海,又經陸運至深圳,整個過程,海象需要得到特別關照,因為海象也會暈機、暈車。離出發前3天,飼養員就開始控制海象進食了。等到出發前一天,兩頭海象就完全禁食了。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海象也只能通過奶瓶,喝營養液來補充體能。
兩只海象竟然出現了旅游綜合征。在上海,下機后情緒異常暴躁,極不穩定,為了避免出現意外,搬運過程中大家格外小心,都是平拿平放,盡可能不發生晃動,量身定做裝海象的箱子,也固定起來,以減少車運途中晃動。
(趙剛貴)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