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監管模式 提高通關便利化
——北海檢驗檢疫局多措并舉服務北海市千億元產業發展紀實
本報通訊員 覃仕英 賴衛昌
近日,全球著名顯示器研發制造商冠捷科技集團在北海的投資項目——冠捷顯示科技(北海)有限公司一批產品順利出口,截至10月14日,在正式投產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該企業已出口12批次共23040臺液晶顯示器。該公司今年落戶中電北海產業園,計劃投資6000萬美元,主要從事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電腦顯示一體機等產品及相關零組件的研發、制造、銷售和售后維修服務。9月26日,公司正式投產,在短短的6個月內,該公司完成了從落戶、投產到出口業務的快速發展,正是得益于北海檢驗檢疫局對北海市千億元產業的傾力支持和傾心服務。
“十二五”期間,北海市將打造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3個產業實現千億元產值,把北海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廣西及西南地區重要的石化基地、我國和廣西新材料產業重要基地。北海局積極行動,主動站位,靠前服務,多措并舉,助推北海市千億元產業發展。
廣西檢驗檢疫局與北海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
傾力支持 建立機制謀發展
為服務千億元產業的發展,北海局成立了服務千億元產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實行一企一策的貼心服務,開辟千億元產業快速通道,實行節假日值班制度、預約報檢制度,優化辦事流程,免費為企業進行原產地優惠政策等檢驗檢疫政策培訓,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難事幫辦。
廣西、北海局領導多次深入企業“把脈”,了解企業需求,傾聽企業訴求,為企業排憂解難。去年11月,剛到任不久的廣西局盧厚林局長到鐵山港調研,要求北海局積極配合地方有關部門的工作,爭取港口盡快開放。今年5月27日,盧厚林局長隨自治區馬飚主席到北海調研產業發展狀況,在北海千億元產業現場辦公會上,盧局長表示將全力支持北海千億元產業發展。5月31日至6月1日,廣西局莫偉媛副局長到北海工業園區電子信息企業、中石化北海異地改造項目基地和鐵山港碼頭調研,與企業商討企業分類管理、共檢模式、進口舊設備檢驗監管等問題,表示在法律法規許可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全力支持企業發展。
今年初,北海局多次通過不同方式主動向冠捷集團宣傳檢驗檢疫法律法規,提供政策咨詢和服務,積極配合政府做好招商引資,促成該項目落戶北海。5月中旬,北海局召開本局有關部門與冠捷公司相關人員參加的專項業務溝通會議,向企業宣傳檢驗檢疫法律法規,回答企業關于來料加工進口原材料的CCC認證和檢驗檢疫、出口產品分類管理、檢驗檢疫收費等問題。在項目建設期間,提前介入企業進出口業務,8月底,北海局分管領導和有關人員深入冠捷公司,現場指導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講解國外相關技術法規要求,指導企業做好投產前的準備工作。
據北海局梁山高局長介紹,該局主動加強與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園區管委會和企業的溝通與協作,建立合作機制。中石化北海煉油異地改造項目是北海“重中之重”的重大項目,項目部分設備需要進口,該局上門服務,積極向企業宣傳進口成套設備檢驗檢疫有關法律法規,經協商,雙方就該項目進口成套設備的檢驗檢疫達成了共檢協議,于今年5月25日在北海鐵山港舉行了簽字儀式,并于7月中旬派出專家到德國廠家對擬進口的擠壓造粒機進行大型成套設備裝運前預檢驗。2011年國慶前,該成套設備運抵北海。北海局工作人員在國慶假期加班加點,與中石化北海分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對設備進行開箱共同檢驗。
北海檢驗檢疫局與企業共同檢驗協議簽字儀式
改進監管模式 提高通關便利化
北海局堅持把關與服務并舉,寓監管于服務之中,不斷改進檢驗檢疫監管模式。結合企業誠信管理系統和出口產品電子監管系統,建立了電子申報、電子監管、電子放行的現代電子檢驗檢疫平臺,使工作周期平均縮短了2/3,快速核放使檢驗檢疫時間由原來的3個工作日縮短到半天以內,工作效率提高70%以上。
梁山高局長說,該局自2009年以來,實行出口企業分類管理,加快產品驗放速度,促進產品出口。根據產品的風險等級和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對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對產品風險小且質量管理水平高的企業,實行較低的抽檢比例,反之則增加抽檢比例。通過實施差異監管,激發企業自主管理的內在動力,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如該局對冠德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實施分類管理,采用驗證監管方式進行監管,對其全年出口的產品僅進行4次抽批檢驗,全年對企業進行2次質量體系監管,不僅使企業享受高效便捷的檢驗檢疫通關服務,還幫助企業節省檢測費用。
5月20日,冠捷科技集團顯示器事業部全球制造副總經理任敬順親自登門送上感謝信,感謝北海局鼎力幫助該公司順利實現兩票從深圳到北海出口加工區進行保稅物流的貨物成功試跑。冠捷科技集團選擇在北海投資建廠,正是看好了北海出口加工區可以進行保稅物流業務。為確保這一新業務的順利實施,北海局主動與冠捷公司溝通,及時將政策、法規送上門,并先后派出業務骨干到福建福清保稅區、廣州保稅區等地學習取經,借鑒他們開展業務的先進經驗。5月19日,北海局和北海海關僅用2.7個小時就辦結了該公司首批業務。
北海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深入企業進行檢驗監管
特事特辦 高效服務零距離
臨港新材料項目是利用鐵山港工業園區臨港的得天獨厚條件,是臨港工業與港口緊密結合、互動發展的良好典范。為幫助北海誠德鎳業有限公司節省物流成本,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北海局特事特辦,每次都是赴錨地對裝載該公司入境鎳礦的船舶進行入境檢疫。由于錨地距碼頭12海里,檢驗檢疫人員經常是天剛拂曉就出發,克服4~5級大風和由此掀起的大浪,在太陽直射與機器運轉共同作用下高達40多攝氏度的交通船中航行2~3小時,到錨地進行入境檢疫。因為大量出汗、暈船和連續5~7小時在惡劣環境下工作,每次入境檢疫都是對工作人員的考驗,但是他們依然堅持“寧讓人等船,不讓船等人”的奉獻精神,自2010年10月以來共完成30批次160萬噸鎳礦船舶的入境檢疫。
2011年4月下旬,北海工業園中電產業園內的國鈺電子(北海)有限公司計劃將在上海淞江出口加工區的1批共172萬美元的舊生產設備轉至北海工業園使用。根據《出口加工區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加工區調往區外的應檢貨物,視同進口,即該批舊設備需進行備案,必要時進行裝運前檢驗。該局立即將有關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并加強溝通與協調。經向上海淞江出口加工區檢驗檢疫局了解設備使用狀況后,廣西檢驗檢疫局決定特事特辦,以最快的速度為該批舊設備辦理了《進口舊機電產品免裝運前預檢驗證明書》。設備運抵后,北海局加班加點對該批舊設備進行到貨查驗,確保該批舊設備及時安裝并投入使用,為企業贏得了寶貴的生產時間,得到了企業的好評。《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