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重大經濟項目建設的“訣竅”
——欽州檢驗檢疫局力促北部灣經濟區重大經濟項目建設實現跨越發展紀實
本報通訊員 江 河 戴亮亮
欽州位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地帶,是中國與東盟開放合作最便捷的物流通道之一,是面向東盟合作的重要橋梁和‘橋頭堡’,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隨著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中糧油脂310萬噸糧油加工項目、金桂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等一批重特大經濟項目相繼落戶欽州,成為實現欽州經濟跨越發展的強力“引擎”。為了更好的服務區域發展,持續給“引擎”注入動力,欽州檢驗檢疫局將服務項目建設作為落實國家質檢總局“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十二字方針的重點工作來抓,在政策引導、提升服務、提高技術上動腦筋,幫助項目實現早建設、早落成、快發展。中糧油脂糧油加工項目負責人面對記者深情地說:“中糧欽州油脂120萬噸大豆年加工項目在短短的15個月內建成并投產,創造了業內奇跡,離不開政府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其中欽州檢驗檢疫局是最杰出的代表,他們在指導、幫扶企業建設中功不可沒!”為什么檢驗檢疫部門會得到企業如此高的評價?下面帶您透過6個鏡頭“揭示”該局在服務重大經濟項目建設中的“訣竅”。
欽州檢驗檢疫局與中糧油脂(欽州)有限公司簽訂進口成套設備共同檢驗協議
從政策上引導 促進項目早落實
鏡頭一:中糧油脂120萬噸大豆加工項目建設指揮部會議室內,欽州檢驗檢疫局包黎明局長正與該項目負責人討論著該公司項目的建設圖紙……
按照傳統做法,企業項目建設完成后,檢驗檢疫部門根據限時辦結制的原則按部就班地對每個環節進行審定,對不符合項提出整改,符合要求后才能開展進出口貿易活動。但是,發展之機時不我待。欽州檢驗檢疫局更新觀念、轉變作風、打破常規,提前介入,在項目規劃初期,積極深入中糧項目建設指揮部了解情況,宣傳檢驗檢疫法律法規,要求企業按照進口糧油加工企業注冊登記的規定規劃建設相關檢驗檢疫設施。主動、熱情和周到的服務,得到了企業的高度配合和支持。按照檢驗檢疫要求,企業對建設圖紙進行了適當修改,科學規劃了從碼頭到廠區進口大豆的裝卸、制樣及運輸路線,制樣房、現場實驗室、焚燒爐、檢疫人員現場用房等檢疫設施均一步到位。由于政策引導及時,避免了企業在建設上少走彎路。項目從規劃到建成僅用了15個月時間,比預期提前了兩個月,有效地幫助企業提前完成項目建設。同時,根據檢驗檢疫規范要求,企業建立了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企業的自檢自控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鏡頭二:金桂林漿紙業有限公司辦公樓三樓會議室內,隨著主席臺上包黎明局長與該公司總經理邱俊德相互交換《進口成套設備共檢協議》時,臺下響起了陣陣掌聲,在場的電視臺和報社記者用攝像機和相機記錄了這一對欽州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時刻……
為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檢驗檢疫法規政策,協議簽訂前,該局就面向各重點經濟項目召開進口成套設備檢驗檢疫法律法規專題宣傳會議4次,深入企業面對面宣傳16次,使企業充分理解法律法規要求。該局先后與各重點經濟項目簽訂了《進口成套設備共檢協議》,通過簽訂協議節約了企業進口設備通關時間,壓縮了企業通關成本,為企業減免了50%的進口成套設備品質檢驗費用。自各項目建設以來,該局共檢驗成套設備310批次、貨值2.68億美元,減免品質檢驗費用20萬美元,出具設備索賠證書25份,其中短少檢驗證書20份、殘損檢驗證書5份,涉及索賠金額180.2萬美元,保證了進口成套設備質量的同時促進了項目早建成、早投產。
對中糧進口的第一船大豆實施現場檢疫
從服務上提升 促進項目早發展
鏡頭三:室外溫度38℃,輪船甲板溫度更是高達50℃,欽州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正在對中石油進口的首船原油實施計量,汗水早已濕透全身,而額頭上的汗珠仍止不住往下滴……
為確保首船5.8萬噸原油從欽州口岸順利進口,該局在接到船期預報的十多天前,就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專門工作小組,把各個工作環節具體分解落實到人;派出人員赴湛江、寧波等口岸學習原油現場檢驗檢疫抽樣、鑒定、監管業務;邀請寧波檢驗檢疫局專家到場指導鑒定工作等。當天,工作人員克服高溫從下午三點開始抽制樣、重量鑒定等工作直至凌晨1點,經歷了10個小時奮戰才匆匆吃上晚飯。第二天正逢周末,實驗室工作人員一早又開始忙碌起來,對樣品實施逐項檢測。這是檢驗檢疫人骨子里的“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精神,幫助企業節省了10多萬美元租船費用,為欽州口岸大量進口原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鏡頭四:欽州檢驗檢疫局包黎明局長收到一條來自中糧油脂欽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傅中水發來的短信:感謝檢驗檢疫局的貼心服務,今天上午我們已經取得了《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
企業進口大豆需要《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沒有這張“通行證”,大豆將被拒之國門之外。中糧油脂項目建設工期緊、進度快,而申請“通行證”的周期長,遠超過該公司進口的第一船大豆的預定時間。此事迫在眉睫,關乎項目能否順利投產。為此該局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為項目開辟綠色通道,積極聯系上級有關部門,將情況逐級匯報,抓好跟蹤落實,并積極指導企業做好申報材料的準備工作。最終,“通行證”從申請到獲批僅用了短短的半個月時間,比限定時間縮短了45天,幫助該企業第一船大豆順利進口。
中糧油脂公司向欽州檢驗檢疫局贈送牌匾
從技術上提高 促進項目早受益
鏡頭五:兩名負責原油計量鑒定的工作人員正在對一段時間以來進口不同油種、不同航次的船舶進行風險分析與總結……
通過及時總結,進口原油檢驗流程被進一步優化,原油到貨計量由原來的4個多小時壓縮至2個小時以內,通關速度提高了一倍多。工作人員的計量水平也穩步提升,在對進口原油的計量鑒定過程中,工作人員通過細致、嚴謹的工作,參考比對岸罐數和船舶計量數差異,連續兩次查出原油運輸船方利用污油艙管理的漏洞“偷油”,由于發現和報告及時,為中石油挽回了800多噸原油、折合53.6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鏡頭六:欽州檢驗檢疫局綜合實驗室會議室內,國家重點實驗室評審專家組正宣布該局重點實驗室通過核查驗收……
由于歷史原因,該局實驗室基礎設施薄弱,檢測技術水平落后。在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落戶欽州后,該局就思考如何在服務石化產業發展上化被動為主動,通過廣泛調研、反復論證,提出了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想法。通過4年努力,實驗室檢測項目由25項躍升至223項;取得滿意結果的能力驗證28次,組織參加并通過了荷蘭IIS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在各類核心期刊發表高質量論文30余篇等一系列成果,并最終通過專家組核查驗收。實驗室建成后,為北部灣石化產業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及更優質的服務,原來原油樣品需送至廣東茂名等地檢驗,來回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而現在只需半天時間,提高了原油通關效率,保證了項目收益最大化。
后記:從項目建設之初到平穩運行,欽州檢驗檢疫局共收到各項目贈送的錦旗、牌匾18幅(面),感謝信6封。在服務項目建設中并沒有“訣竅”,有的是欽州檢驗檢疫人嚴格的要求、嚴謹的作風、科學的管理、務實的做法、有力的措施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出入有境,服務無境”,欽州檢驗檢疫局將繼續搶抓機遇,破解難題,在對接東盟、服務項目發展、促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