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飄香鋪就富民路
——內蒙古突泉縣質監局三項舉措助推太和小米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500克普通小米在市場上銷售價格是2.5元,而太和小米經精細加工后市場價能達到10元。”有這樣的效益,如果再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政策,那我們的小米真的是‘金谷’了,好日子可就在眼前了”。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太和鄉太和米業有限公司經理丁善文對小米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充滿期待。
今年,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太和鄉與北京、吉林、遼寧等地客商簽訂了小米供需協議,并落實谷子規范化種植基地600余公頃,預計今年實現銷售收入會達到1300萬元,實現利潤252萬元,實現帶動群眾增收300多萬元,基本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的運營方式,太和鄉小米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條件已經具備。
“在種植過程中,不能施用化肥,應以農家肥、草木灰為主要肥料,將土地進行有機翻曬,增加土地質量,實行秸稈還田,形成良性循環。”這是今年春播時節,突泉縣質監局邀請農業專家在太和鄉舉辦的小米規范化種植技術培訓班,聽課的是該鄉50多名小米經紀人和小米協會成員。
太和鄉位于大興安嶺南麓,屬淺山丘陵地帶,年平均氣溫3℃,年降水量約400毫米左右,無霜期125天。空氣清新、水質純凈、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氣候冷,病蟲害少,土壤富含鉀素,其中70%以上是坡耕地,特別適宜耐旱節水谷物生長。太和鄉小米因米色自然金黃、米粒均勻飽滿、米味純正清香、營養價值高而遠近聞名,太和鄉素有“小米之鄉”的美譽。
近年來,太和鄉的小米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但其也因此成為同類假冒偽劣產品的主要侵害目標。為提高突泉縣太和小米的市場競爭力,保護太和小米這一具有地域特點的品牌產品,突泉縣質監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太和小米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一是積極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突泉縣政府已將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納入政府質量工作規劃中,召開了由相關成員單位參加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聯席會議,成立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小組,為下一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打好堅實基礎。二是與農業技術部門和有關部門積極加強聯系,全力完善申報材料。同時認真參考學習其他地方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過程中好的經驗和做法,多方面收集相關佐證材料,確保太和小米申報工作順利開展。三是認真做好宣傳工作。大力宣傳太和小米的有關情況及其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重要意義,使廣大農民、企業、部門和行業協會充分認識到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合力,增強地理標志申報工作的主動性,進一步擴大品牌知名度。(翟建新)
翟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