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依托紡織產業的優勢,曾經是出口鞋子的重要生產地。但金融危機后,隨著原輔料、人力等生產成本的不斷攀升,出口鞋生產已經成為一個岌岌可危的夕陽產業,一場傳統產業“生”與“死”的危機不斷上演。常州檢驗檢疫局發揮技術信息優勢,引導常州出口鞋生產企業在“危”中尋“機”,通過抓質量、促轉型、打品牌,另辟蹊徑,讓常州鞋穩步“走”世界。
光走低端路行不通
“20多年前,一雙最普通的出口布膠鞋在美國市場上賣3美元;現在,同樣的鞋在美國還是賣3美元。而這20年中,中國市場上的原料成本、勞動力成本等上漲了多少倍?”韓耀明,常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輕紡科從事出口鞋類20多年的老檢驗員,對于中國出口低端鞋的微利、對全國上萬家出口鞋類企業普遍慘淡的生存狀況深有感觸。
位于東青和平工業園區的常州興鵬鞋業有限公司是從制作鞋子模具起家,2007年開始轉向鞋類加工出口,經過兩三年拼搏,到今年,企業的出口量超過百萬雙,盈利空間有了明顯提升。公司總經理朱建平告訴記者,剛建廠時,只能接些批量大、價位低的低端商品,出口美國大型超市,一雙成品鞋最低售價9.9美元,最高售價19.99美元。雖然2007年一年出口了70多萬雙鞋,但是幾乎沒能賺到錢。
2010年以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普漲了30%至40%,尤其是公司生產的主要原材料橡膠由原來的2.2萬元/噸一度飆升到近4萬元/噸。雖然成品鞋的零售價略有提高,但在巨大的成本漲幅面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企業經營可謂風雨飄搖。
“危機”倒逼“升級”
危機,“危”中有“機”。讓韓耀明這個“老檢驗”欣喜的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真的就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希望。當今的市場,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越強,就越有核心競爭力。在常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幫助下,興鵬這個做低端鞋起家的企業,穩健地邁出了自主研發設計的腳步。他們把用于服裝、箱包的面料延伸到硫化鞋制作上,還在上面添加了珠片設計。企業與美國一個時尚品牌合作的珠片鞋,憑著漂亮別致的外形贏得了很多美國年輕人的喜愛。
在生產管理上,興鵬鞋業嚴格按照常州檢驗檢疫局質量管理的要求,從原輔料把關,到生產過程監管,再到成品檢測,工序雖煩,但未敢省略,通過引入先進管理體系,強化對員工的技能培訓,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產品的質量達到甚至超越國際知名鞋品牌。這為企業的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經營戰略上,堅實的質量管理基礎,讓興鵬鞋業有了挑選客戶的底氣,他們向國際中高端品牌廣發“英雄帖”,從過去的被“客戶挑”,到現在的“挑客戶”,企業可以發揮自身的管理優勢,依托高品質的質量水平選擇高附加值的產品。現在,該企業已經獲得拉爾夫勞倫、SNOOP、PONY等大品牌生產授權。在企業的成品鞋展覽室內,擺放著一只只做工精細、邊角平整、毫無瑕疵的名牌鞋,這些產品都將在商場專柜出售。朱建平坦言,建廠之初,他們的工藝質量遠遠達不到現在這個水平,要不是在常州檢驗檢疫局的指導幫助下,抓緊練兵,企業不僅得不到與大牌合作的機會,更不會被拉爾夫勞倫評價為中國合作工廠中的佼佼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依靠常州檢驗檢疫局技術信息幫助,通過對服裝面料的再利用,從材料選擇到外觀設計再到開發打樣都由興鵬鞋業自主承擔的新款鞋子,由于體現了更多的“興鵬元素”,珠片鞋的利潤比給POLO等大品牌代加工高5%,成為該企業的拳頭產品。
小訂單孕育大利潤
過去,鞋類企業都喜歡接大單、長單,而興鵬鞋業從小訂單中嘗到了甜頭。為了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興鵬開始從強質量和轉戰略上下功夫。
從去年開始,企業便一改接大批量訂單的風格,逼著自己多接小訂單。以前興鵬一年到頭只做固定的十幾款產品,現在一個月的訂單批次可能達到兩三百個。小訂單工藝種類繁多、管理要求更高,雖然給工廠組織生產帶來了不少挑戰,但也幫助他們在獲得更高利潤的同時,不斷提升生產和管理水平,鍛煉工人技能,開拓涉及人員思路。通過小訂單,工人們接觸了、掌握了各種制鞋工藝,管理層也學會了科學高效地統籌生產。同時,在常州檢驗檢疫局的指導下,圍繞市場需求的指揮棒,通過設備更新換代升級、定期組織員工培訓、調整配方、輸送設計人員到大工廠交流學習等手段,企業上下獲得了經驗,開拓了眼界,產品質量迅速提升,2011年1-10月份實現利潤增長達35%,實現了產業的華麗轉身。
在常州,鞋類出口企業依靠重新整合資源和拓展市場,抓質量,強基礎,轉型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在逆境中煥發了生機。目前,常州地區出口鞋類登記備案企業共20家,今年來出口合格率達100%,尤其是第三季度以來,常州出口鞋類產品止跌回升態勢明顯,出口批次、貨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9.6%和5.5%。(謝同彬 張小英 韓耀明)
謝同彬 張小英 韓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