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是福建省農產品中出口創匯最大宗產品之一,每年出口創匯4-5億美元,相關從業人數約15萬人。近年來,鰻魚產品出口屢遭遇國外貿易壁壘,特別是2009年起歐洲鰻鱺被列為瀕危動物后,因鰻鱺原料緊張,價格上漲,養殖戶無苗可養,造成福建省鰻魚養殖規模縮減60%,2/3以上的鰻魚加工、飼料生產企業被迫停產,經濟損失約60億元以上。
為開辟新的鰻苗來源,爭取鰻業的穩定與持續發展,省鰻業協會與長樂聚泉鰻魚研究所開發了鰻魚新品種開發服務平臺項目。該項目旨在依靠群眾性生產試驗與科技人員指導相結合,從非洲及其它地區開發引進新的鰻魚養殖品種,以替代歐洲鰻鱺苗無法進口、無苗可養問題。該項目2011-2012年計劃試驗投苗1200萬尾,按30%的成活率計算,3年可形成產量約800-1000噸,價值8000-10000萬元,創匯2000萬美元以上。
福建檢驗檢疫局主要采取三條措施對該項目加以技術幫扶:一是指導建設進境水生動物隔離場,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企業進行整改,達到隔離檢疫要求;二是指導建立專門養殖試驗場,協調企業負責對外采捕、引進新品種;三是指導鰻魚新品種養殖,解決新品種引進的養殖技術、飼料配給和加工技術等系列問題。
(福建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