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示范田”
——遼寧檢驗檢疫局與沈陽地區八城市簽署沈陽經濟區檢驗檢疫一體化框架協議
2011年11月12日,在遼寧撫順市舉行的2011年沈陽經濟區八城市書記市長聯席會議上,遼寧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崔茂森與來自沈陽地區沈陽市市長、鞍山市市長、撫順市市長、本溪市市長、營口市市長、阜新市市長、遼陽市市長、鐵嶺市市長共同簽署《沈陽經濟區檢驗檢疫一體化框架協議》,開啟了遼寧檢驗檢疫局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當日,會議以“開拓創新,推進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全面實施;合作共贏,謀求新型工業化發展實現新跨越”為主題,明確了八城市在教育、社保、交通、衛生、金融、檢驗檢疫等方面的合作意向,共同推進沈陽經濟區一體化的發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遼寧省省委書記王珉和省長陳政高,以及各有關市領導及相關部門共180多人出席會議,沈陽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于風琴參加會議。
2010年4月6日,經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設立沈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遼寧檢驗檢疫局主動跟進,緊緊圍繞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沈陽經濟區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工作部署,與沈陽經濟區各地政府建立緊密聯系機制,通過檢驗檢疫一體化共同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全力支持將沈陽經濟區發展成為區域性經濟中心、全國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和東北亞地區重要經濟中心的目標。
《沈陽經濟區檢驗檢疫一體化框架協議》,進一步加大了檢驗檢疫區域一體化服務沈陽經濟區一體化、同城化建設各項措施落實的工作力度。同時,沈陽經濟區八市政府承諾,繼續加大區域內檢驗檢疫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支持檢驗檢疫機構開展進出口產品快速檢測方法研究,在基礎建設、疫情防控、重點實驗室建設、科研立項、科研經費及儀器設備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沈陽經濟區由遼寧省內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八個城市組成,自上升為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后,遼寧省委省政府圍繞沈陽經濟區發展目標和“一核、五帶、十群”等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探索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遼寧檢驗檢疫局黨組針對“沈陽經濟區”,內分支機構主動作為,大膽探索,確定了區域內檢簽證一體化、通關便利一體化、檢測工作一體化、服務標準一體化、政策措施一體化、信息資源一體化、執法把關一體化、質量管理一體化等具體服務措施。
一年來,沈陽經濟區內各檢驗檢疫機構迅速行動,在促進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重要原材料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培育創新型國際化企業,扶持區域內56個主導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一區一組”、“一企一策”,把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列為“局(處)長工程”,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助推沈陽經濟區發展和對外開放。在實行“5+1”工作制的基礎上,采取“預約制”、“特事特辦制”實現全年365天的“全天候”通關服務。據了解,通過實行區域“集中審單”,可實現區域內24小時受理報檢、24小時自動審單,通關時間提速1/3。“直通式”電子報檢可使企業在報檢窗口一次性完成通關放行手續,企業不必兩次往返窗口。僅減免費政策一項,每年可直接為出口企業降低成本3000多萬元。2010年,沈陽經濟區八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16.1%,高于全省2%;實現進出口貿易160.5億美元,其中營口市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74.6%,本溪市實際利用外資增長77.9%、鐵嶺市增長52.9%。
2011年5月13日,遼寧省省長陳政高等省市領導到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調研時,稱贊該局“基礎設施一流、技術設備一流、工作業績一流、隊伍建設一流”,希望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揚成績,為全省改革開放發展和全面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鏈接:
沈陽經濟區
沈陽經濟區是以沈陽為中心,在半徑百公里范圍內,涵蓋了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等8個省轄市。區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50.8%,城市化率達到65%,是中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2010年4月6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沈陽經濟區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成都、重慶、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深圳等七個地區后,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我國唯一一個以新型工業化為主要內容的實驗區。
沈陽經濟區發展目標
到2015年,區域主要經濟指標顯著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和區域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沈陽經濟區基本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綜合實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
“一核、五帶、十群”“一核”:建設沈陽特大經濟核心。充分發揮沈陽的核心帶動和輻射作用,提升沈陽區域中心城市地位,打造東北亞國際中心城市。
“五帶”:打造沈撫、沈本、沈鐵、沈遼鞍營和沈阜等五條城際連接帶,加快產業和人口聚集、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提升社會服務功能,形成若干新城區、經濟區,推進城鎮化、一體化進程。
“十群”:以五條城際連接帶為載體,打造沈西先進裝備制造、沈陽渾南電子信息、沈陽航空制造、鞍山達道灣鋼鐵深加工、營口仙人島石化、遼陽芳烴及化纖原料、撫順新型材料、本溪生物制藥、鐵嶺專用車和阜新彰武林產品加工等十個主業突出、優勢明顯的重點產業集群。
檢驗檢疫區域一體化服務措施
報檢簽證一體化:建立沈陽經濟區進出口商品報檢、簽證一體化大檢務機制。沈陽經濟區各檢驗檢疫機構以“多點報檢、區域通辦、就地取證”、方便企業為原則,整合資源,挖掘潛力,通過對檢務管理模式的合理創新,實現在沈陽經濟區內任一檢驗檢疫機構窗口辦結所有報檢簽證相關事項,不受地域限制。
通關便利一體化:沈陽經濟區各檢驗檢疫機構積極推進區域“集中審單”,推行進出口貨物在沈陽經濟區范圍內直通放行;構建以“大通關”為紐帶的區域檢驗檢疫一體化通關機制,進一步簡化程序,縮短時限,提高通關效率,推動沈陽經濟區口岸便捷通關,充分發揮沈陽經濟區對東北腹地的幅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內干港、特殊監管區及商貿物流業的發展。
檢測工作一體化:沈陽經濟區各檢驗檢疫機構共同建立區域內檢驗檢測公共平臺,優化實驗室配置,整合實驗室資源,統一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統一檢測項目、統一標準和方法,提升檢測能力。實現區域內檢測資源共享,檢測結果互認。建立“多點接樣、內部配送、無縫銜接”的檢測工作新模式,縮短檢測周期,加快驗放速度。
服務標準一體化:沈陽經濟區各檢驗檢疫機構全力服務區域內重點項目、產業園區、產業聚集區的建設與發展,統一檢驗檢疫程序、統一業務管理模式、統一監管尺度、統一流程時限,統一服務承諾,實現區域檢驗檢疫服務標準一體化;積極推進窗口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統一規范的軟硬件設施,做好政務公開,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樹立檢驗檢疫良好的對外窗口形象。
政策措施一體化:沈陽經濟區各檢驗檢疫機構共同開展對沈陽經濟區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的研究,共同探索促進“一核”、“五帶”、“十群”發展的檢驗檢疫監管新機制、新模式,進一步完善“一區一組”、“一企一策”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保持區域內各檢驗檢疫機構執行政策措施的適用性、一致性,促進區域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重要原材料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標準水平。積極爭取國家質檢總局的優惠政策在沈陽經濟區先行先試,充分發揮沈陽經濟區的試點和示范作用,大力促進沈陽經濟區的對外開放。
信息資源一體化:沈陽經濟區各檢驗檢疫機構共同構建區域內統一信息化平臺,積極參與遼寧電子口岸建設,實現各檢驗檢疫機構內部及與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間在誠信管理、行政執法、預警通報等相關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行電子申報、電子簽證和電子放行,提升服務沈陽經濟區發展效能。
執法把關一體化:沈陽經濟區各檢驗檢疫機構共同構建區域內檢驗檢疫聯防聯控體系,強化海空口岸把關職能,有效應對重大突發事件,防止疫病疫情傳入;建立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應急處置等聯動和協作機制,統一執法依據、程序、尺度和裁量基準,維護正常進出口貿易秩序,營造沈陽經濟區優良經濟發展軟環境。
質量管理一體化:沈陽經濟區各檢驗檢疫機構共同推動區域內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統一管理標準,指導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和追溯體系;共同推進“依靠地方、聯合部門、抓住企業、監管產品”的質量工作機制建立,促進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推動沈陽經濟區出口產品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升,樹立“遼寧制造”和“遼寧創造”的良好國際形象。
(遼寧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