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東海縣質監局對積極申報省市名牌企業進行篩選,申報東海縣蘭天汽車車輪廠等7家企業省名牌產品,連云港市盛昌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申報市名牌產品。
至此,東海縣品牌效應顯現,已創建省名牌產品6個、省質量獎企業2家、省工業企業信用企業3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個、市名牌產品23個。縣域經濟支撐作用增強,逐步壯大硅工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新型建材、機械汽配等四大優勢產業,支撐起全縣“大工業”脊梁。2010年名牌產品總銷售收入為100億元,名牌產品總產值占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的40%。同時,也為拉動全縣產品質量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品牌不僅是一個地方、一個企業的形象,還是一股巨大的競爭力。因此,東海質監部門在發展縣域特色產業的過程中,堅持品牌化,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著力打響、擦亮東海特色產業的品牌,以提升東海縣域特色經濟的競爭力。
東海實施品牌戰略,主要是在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三個方面做文章。
在打造區域品牌上,圍繞“石、泉、湖、井、花”等方面相繼打出了“組合拳”,工作人員也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先后獲批國家硅材料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半導體(硅材料)產業集聚標準化示范區2塊國家級金字招牌,“東海水晶”、“東海大米”、“東海老淮豬肉”獲批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東海水晶,在地理標志的強力推動下,東海縣共有20多萬人從事水晶工藝品開采、加工和銷售,已形成年產2000萬件水晶首飾、500萬件水晶工藝品、銷售額突破35億元的生產規模。品牌使幾個產業發展不斷上新水平,知名度越來越高。
在打造企業品牌上,圍繞“管理現代化、產品名牌化”的目標,擴大與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著力打造一批年產值億元以上的明星企業。以產業集聚標準化示范區為載體,推進國家半導體(硅材料)產業集聚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以高品質石英玻璃管、高級石英原料、硅微粉三大生產基地和以優質壓電石英晶體、多品種石英照明燈具兩大產業群體為主體,拉動硅產業率先在板塊經濟中樹立核心競爭力樣板。深入企業,為企業提高便利優質的服務,幫助企業改進質量和管理。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提高硅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檔次。形成集聚效應,由曲陽、平明、駝峰、白塔等7個鄉鎮連通組成的區域生產基地,共有各類硅工業企業500余家。
在打造產品品牌上,實施品牌興農戰略,采取補貼獎勵等措施,引導優質農產品注冊商標,走進超市,全力打響東海大米、東海小麥、東海蔬菜、東海畜禽、東海花卉五大產業品牌,其中,“東海大米”通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定。使東海大米贏得了商機,也給廣大企業帶來了無限商機。東海大米以強大的競爭力直接打入了全國大、中城市100多家超市;形成了以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鏈條優化延伸,立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促進大米特色產業經營向縱深發展。“黃川”草莓被評為江蘇省“名牌產品”,在全省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這個鎮草莓種植面積達2.8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0%以上,年產草莓鮮果4萬噸,帶動8000余戶村民種植草莓,年產值近3億元。草莓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黃川草莓”、“石梁河葡萄”、“東海大米”等一批特色農產品正沿著品牌化、標準化國際化的科學發展軌道,走出東海,走向全國。
在打造縣域品牌過程中,東海縣實行資源配置優先政策、名牌保護政策、名牌產品促銷政策,加強對名牌產品的宣傳力度。建立了省質量獎、省名牌產品、市名牌產品等在內的多層次名牌培育評價制度。縣政府出臺相關品牌獎勵辦法,將品牌戰略戰略作為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并納入政府考核獎勵范圍,對獲得省、市級以上品牌的單位進行獎勵。在品牌培育過程中,邀請專家到重點企業現場指導名牌申報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質量月”活動,通過舉辦質量培訓班、質量咨詢等形式,開展面向企業、社會的質量教育培訓,增強企業的質量、名牌意識;積極組織名牌企業參加各類名優產品展示活動,提高品牌產品的影響力;繼續深入開展“打假保名優”活動,確定重點保護對象,協助企業到外地打假,保護名牌產品和企業的合法權益,為培育和發展名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通訊員:李其維)
李其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