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轉變,安徽無為縣以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為基礎,以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發展為目標,積極采取多項措施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一是實施“強龍工程”,培育龍頭企業。加快十里墩鄉糧食產業園區建設步伐。規劃建設面積2平方公里,建設食品加工園區,加大投入,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園區功能。引導相類、相近、銜接配套的食品企業,培育互補、互促、共榮的產業鏈(群),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通過培育壯大、招商引資等方式,建設初加工與精深加工相結合,上中下游產業配套,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龍頭企業群體。
(二)完善利益機制。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租賃反聘、訂單合同等形式,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自建原料生產基地。發展“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批發市場+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吸收周圍農民自愿以土地入股,分工生產,共同實現產業化經營,在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間建立穩定的利益關系,使農戶在農產品加工、市場流通、產業化經營等環節中得到更多實惠。
(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落實國家和省、市有關用水、用電、用地及稅收等各項政策。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并按照財政增長比例逐年增加額度。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以貸款貼息、財政補助、以獎代投等方式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提升質量安全水平等。提高各類涉農專項資金對農業產業化項目支持的比重,充分發揮其引導和激勵作用。對投資額較大、產品附加值高、對產業發展起到龍頭作用的企業,采取一事一議辦法給予扶持。
(四)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通過銀企對接,搭建銀企合作平臺,解決龍頭企業融資難問題。金融機構對符合授信條件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優先扶持,逐年增加優先用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信貸規模。農發行、農行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促使其做優、做強、做大。農村商業銀行在發放農戶小額貸款的基礎上,拓寬信貸支農范圍,高起點、高標準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郵政儲蓄銀行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支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五)實施品牌戰略。樹立農產品品牌意識,鼓勵涉農企業和合作社注冊商標、地理標志等;質監、工商等部門引導企業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并確立了中國名牌(農)產品、馳名商標,省名牌(農)產品、著名商標等具體爭創計劃和目標,重點扶持優勢產業、優勢品牌,促進名牌產品產業化。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基地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的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以骨干龍頭企業為載體,運用市場化手段,推動同類品牌整合,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質量、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宣傳、利益分享”的辦法,增強著名品牌的競爭實力,提高市場占有率。
(六)增強創新能力。支持龍頭企業以多種形式與農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技術推廣部門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共同開發和推廣新產品、新技術,構建產、學、研密切結合的農業產業化科技創新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重點龍頭企業建立自己的“新產品、新技術研發中心”,構建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平臺,不斷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
(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快人才培養。與安徽農業大學縣校合作,為龍頭企業培養和輸送緊缺的高級管理、技術、營銷等人才,或選派研究生到企業頂崗任職。二是加強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按照針對性、實用性原則選擇教育培訓機構,加強對龍頭企業員工的崗前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整體素質。三是創新人才管理模式。實行“政府招聘、財政供給,企業使用”,打破困擾企業發展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營造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發展環境,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通訊員:丁以勝)
丁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