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緊緊圍繞國家質檢總局“抓質量、促發展”和江蘇檢驗檢疫局“打造五區鑄強局”工作方針,對進口棉花加強監管、科學監管、落實監管,嚴把進口棉花質量檢驗關。據統計,1-10月該局在692批進口棉花中檢出不648批合格,93.6%的進口棉花存在重量短少或品級、長度、馬克隆值、強力等指標不符合合同要求,還發現部分棉包存在受潮霉爛和棉包中混夾棉短纖維等質量問題。經檢驗出證,該局共幫助進口棉花企業對外索賠1033.2萬美元,有力維護了進口棉花貿易秩序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2010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棉花價格一度快速上漲,但今年5月份以后棉花價格卻又快速回落。由于棉花價格的劇烈波動,造成今年上半年進口棉花供應緊張,國外棉花供應商合同履約情況有所下降,特別是一些信譽不好的國外棉花供應商在交貨時出現少交、交差、甚至出現摻雜使假的情況,這是今年以來張家港進口棉花對外索賠金額上升的主要原因。
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廣大進口棉花貿易企業,一是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進口合同中按中紡條款或《中棉協條款》進行簽訂。二是進口棉花時要選擇信譽好的棉商。2009年3月15日,國家質檢總局對輸入中國大陸的境外棉花供貨企業正式實施登記管理和質量信用等級管理制度,國內企業可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境外棉花供貨企業信用情況進行選擇貿易,降低因貿易商信用問題帶來的棉花質量風險。三是國內企業在大批量進口棉花的時候,可向檢驗檢疫部門申請裝船前檢驗,確保進口棉花重量準確,避免因短少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顧曉斌 施向軍)
顧曉斌 施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