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巴彥淖爾市質監局按照構建“法治質監、和諧質監”的根本要求,大膽探索,銳意改革,全面創新行政執法理念,努力提升科學監管水平,取得了良效果。
一是“情”字入心,抓觀念。該局堅持規范與服務齊抓共促的原則,在全市系統積極倡導用“和諧執法”打造“陽光質監”的工作理念,通過組織開展“要我服務還是我要服務”大學習大討論和“公正執法、陽光辦案”講學座談等學教活動,引導和教育全體執法人員倡導人性化執法新理念,推廣實施說理式執法新模式,對違法企業,不僅按照法律法規責令整改,同時就如何改、怎樣改的問題與企業共同研究和探討,幫助企業提出整改意見,指導企業改進質量管理,完善質量、標準、計量保障體系,使企業少走彎路,讓執法與服務得到了融合并用,體現了執法打假的有效性。今年以來,該局系統共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613項,幫助企業解決產品質量問題83項,受到了企業的好評和認可。
二是“硬”字當頭,抓隊伍。該局堅持貫徹執法與教育、宣傳、引導相結合的原則,把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作為抓好依法行政工作的重點來抓,不斷加強教育培訓,定期開展執法人員培訓和經驗交流提高會議,實行傳、幫、帶制度。邀請打假專家到現場授課,深入講解科技打假的必要性和科技執法的內涵,傳授運用科技手段快速鑒別劣質農資、建材、機電、食品等產品的方法和經驗,并為行政執法拓寬案源提供了新思路。先后舉辦了15期行政執法培訓班,學習行政處罰文書的制作、案件證據收集、調查詢問技巧、案件辦理思路等內容,培訓執法人員196名。該局還將質量技術監督行政執法內容納入全市系統行政執法責任制實施體系,列為各單位領導班子工作實績目標考核的主要內容,簽訂行政執法責任狀。并按照標準化、精細化運作原則,把每一個執法環節通過風險防控的形式進行預測規范,進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和回訪,并以半年一次的行政執法評議、考核的形式進行客觀評價,運用好督查和考核結果。使整個執法隊伍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依法行政的意識顯著增強,執法行為得到了有效規范。今年以來,該局所辦理的所有行政執法案件中未出現一起行政復議和訴訟案件。
三是“嚴”字到位,抓規范。規范行政執法程序。將行政執法程序中的各個環節、執法崗位的職權責任明細化,切實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體、期限明確,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事;規范涉及企業的行政執法行為。建立和完善行政審批、行政處罰等有關信息公開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為社會創造平等的法制環境;規范行政執法文書。推行執法文書電子化操作,制作了二十四種電子執法文書,為一線執
法人員配備筆記本電腦,實施執法文書的現場電子化操作,體現行政執法文書的嚴肅性和法律權威性;細化自由裁量標準,制衡執法人員的隨意行為。各級執法人員按照市局關于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有關文件規定,對每個案件中自由裁量權的適用性和準確性進行了嚴格把握,確保定性準確、處罰適當,減少了人情案、關系案、“和談”案;開展案卷評查,嚴格辦案質量。從案件的事實、證據、程序、適用法律法規、案件執行、文書歸檔等12個方面,逐項對全市系統案卷進行了兩次自查和集中評查,抽查案卷數量124份,對存在的五類問題進行了內部通報,提出整改要求,進行限期整改,切實提高了案卷管理與辦案質量;開展行政執法回訪,及時改進和提高工作效能。該局通過回訪行政相對人,走訪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等,虛心聽取行政相對人對質監執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了解他們的執法是否依法、公正、廉政。先后對629家企業及社會代表回訪1469次,采納社會代表和企業意見建議25項,改進工作措施9項,使質監部門敢于正視問題,勇于改進不足的行業形象得到了展示。
四是“治”字為綱,抓職能。今年以來,該局系統先后組織開展了各類專項整治37項,在工業產品無證查處工作中,立案查處生產經營單位3家,經銷戶3家;在食品消費品專項整治中,查處違法案件15起;在棉絮制品專項檢查中,共檢查20家學校、幼兒園和35家賓館旅店,對14家學校、幼兒園和27家賓館旅店開展了抽樣檢驗工作;在“雙打”活動中,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1起,搗毀黑窩點1家;在“清新居室百日行動”中,檢查生產、銷售單位20家,查處違法案件3起;在“瘦身鋼筋”專項執法檢查活動中,檢查銷售單位、建筑工地56家,查處違法案件1起;在“質量月活”動中,查處各類違法案件94起,曝光制假制劣企業2家。為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全面規范地區經濟發展秩序,該局與公安、工商等部門簽訂了合作框架,建立執法合作機制。先后開展各項聯合檢查47項,銷毀假冒偽劣產品價值五萬元;端掉違法生產牛肉干、地條鋼、羊腸衣等黑窩點20家;扣押、銷毀PET水桶21OO只,扣押假冒偽劣建筑保溫材料、裝修裝飾材料60余噸。展示了質監部門勇于作為、敢于作為的良好形象,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五是“新”字為導,抓實效。針對電梯增速快、故障多、排查難、矛盾大的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外派監管人員到先進管理地區“取經”,并成功引入了電梯遠程監控技術,在30余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進行試點推廣,對100多部電梯進行試點遠程監控,監管效率與效果明顯提升;針對車載氣瓶流動作業所帶來的檢驗難、監管難、隱患大的問題,該局對全市范圍所有車載氣瓶進行電子監管,建檔管理,實施憑證加氣。杜絕了非法氣瓶帶“病”上崗現象得發生,從源頭上排除了安全隱患。到目前為止,已完成了3700臺出租車和非營運汽車氣瓶使用登記工作,并全部實現憑證加氣;面對各地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該局按照定人、定責、定區域、定企業的基本原則,對全市所有食品企業、小作坊實行“網格化”監管,實現了“三個負責”暨市局領導負責到旗縣、旗縣局領導負責到區域、監管人員負責到企業和“三個落實”即落實了政府的領導責任、企業的主體責任和部門的監管責任。全市系統共確定重點監管區域24個、重點監管企業、小作坊146家。今年以來,累計查處食品違法案件238起,查處食品違法生產黑窩點18家,銷毀毒豆芽11OO公斤、羊腸衣近600公斤、飲用水桶2100只。成功應對了食品非法添加、瘦肉精、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
實踐證明,該局通過創新行政執法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執法的有效性,切實提升了科學監管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實現了三個零:零訴訟、零復議、零投訴,也達到了三個目的:行為更加規范、案件更加細致、形象得到提升。為構建“法治質監、和諧質監”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了企業和社會的認可,并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趙強)
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