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重點產品、特種設備”三個安全,是地方黨委政府對質監部門寄予厚望的一項重要工作,興安盟質監局以突出“三個安全”監管,實現三個確保為重點,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積極履行職責,全力為地方發展當好“安全員”。
一是強化監管,確保重點產品質量和加工食品安全狀況進一步好轉。創新監管模式,實施技術執法與網格化監管,全面提升監管和執法成效;認真做好食品監督抽查工作,增加抽查覆蓋面和抽查頻次,向社會公開抽查結果;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作坊的風險監測,強化指導幫扶,嚴格食品生產監管,嚴格不合格后處理,嚴格生產許可把關;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打假治劣力度深一步加大,突出抓好“三重一大”產品監管工作。
截止目前開展各類集中專項整治二十余次,累計監督檢查企業千余家,出動執法人員2000多人次。通過打組合拳,凸顯整治成效,督促企業進行整改,提升企業生產水平,有效控制了食品質量安全。
二是堅持安全監管高壓態勢不放松,確保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繼續穩定。加強了安全責任體系、應急救援體系、日常監管體系建設,強化了特設安全知識宣傳和特設作業人員培訓工作,依托安全監察、技術檢驗、行政執法三位一體的保障體制,加大對安全隱患的排查力度,認真執行定期檢驗制度,加強對重點設備的巡查監控,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全力保證特種設備安全運行。
目前檢查檢驗特種設備4000多臺(只),下發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38份,查處各類嚴重違法案件40起,督促企業整改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40臺。培訓各類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644人,舉辦4期新條例宣貫辦,發放《新條例》2000冊。使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特種設備使用的安全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特種設備的總體形勢進一步好轉。
三是實施科技興檢,確保服務經濟發展的檢驗檢測能力迅速提升。積極拓展檢驗、檢測項目,加大檢驗檢測儀器設備投入力度;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和保障機制,僅2010年和2011年兩個技術機構用于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千余萬元,使技術機構形成人員素質高、技術力量強、檢測范圍廣,設備設施不斷完善,適應經濟發展和滿足社會需要的良好局面。(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