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市在地緣上都處于內蒙古西部地區,位置接近。呼包鄂是我國西部人口和產業集聚重要地區,呼包鄂三市集中了全區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的54.2%和58.8%,城鎮化率達到68.4%,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業基地、西部地區發展最快的經濟板塊和全國最為活躍的經濟區域之一,具備了一體化發展的條件。自治區“十二五”規劃編制中提出呼包鄂一體化發展規劃,國家在主體功能區規劃中也把呼包鄂、呼包榆(包括鄂爾多斯)作為未來十年全國的重點開發區,培育成全國重點的經濟增長極,任務是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開發。2011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加快構建沿黃河、沿交通干線經濟帶,合理布局生產力,著力提升能源、新型化工、裝備制造等產業水平,增強區域實力和競爭力。推進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一體化發展,輻射帶動內蒙古西部地區率先發展”。
自治區在呼包鄂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規劃三地之間產業發展和資源配置將實現產業向園區集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中心城市要集中建設1—2個重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但要避免產業雷同和無序競爭,引導中小企業向園區集中;旗縣要根據資源條件,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可以承接不適宜在中心城市發展的產業和部分加工制造環節。實現中心城市開發區、工業園區要與旗縣工業園區協調發展,打造產業整體競爭優勢。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在《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和《貫徹落實國務院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鄂爾多斯市的發展定位是要建成“國家能源重點開發區、國家新型化工示范區、國家綜合改革實驗區”。在產業體系布局中,突出區域特色,構建煤炭產業、煤電產業、新型化工產業、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等多元化產業體系。
一、呼包鄂一體化進程中質監事業發展的機遇
可以預想到:呼包鄂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將會呈現出一個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生動局面。無論是呼包鄂一體化發展規劃,還是《國務院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的產業發展規劃,都涉及到了質監部門的質量、標準化、計量、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等主要工作,呼包鄂一體化進程中,區域經濟發展和當地中心工作的需求,都需要質監部門建設與一體化產業發展相配套、相銜接、相適應的檢測機構,為產業發展服務。這樣就為三地質監事業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質監檢測機構建設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發展平臺和空間,必將推動質監事業特別是檢測機構的快速發展。
今年,鄂爾多斯市質監局瞄準鄂爾多斯市提出的“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積極引進優勢企業和先進技術,逐步建成自治區重要的裝備制造基地,形成面向西北地區的汽車生產和集散中心”新興產業發展思路,根據鄂爾多斯市的地理區位、環境條件、政策、資本等優勢,適時提出籌建鄂爾多斯市國家級機動車檢驗檢測中心的構想,獲得了自治區質監局、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的批準,在為新興產業發展服務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時,積極申請單獨設立內蒙古煤炭質量檢驗中心,加大檢測技術裝備投入,引進檢測技術人才,加強檢測技術能力建設,更好的為鄂爾多斯市乃至全區煤炭及煤化工產業發展服務。今后,我們還將充分利用鄂爾多斯的資源、資本等優勢,積極爭取市政府在人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構建與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相適應、輻射周邊、高水平的檢測技術機構,更好的為呼包鄂一體化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二、呼包鄂一體化進程中質監事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我們為質監事業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感到振奮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們質監部門自身的狀況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還有許多不適應、不協調的問題,質監工作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大。
一是技術機構思想觀念與經濟發展需要不相適應。技術機構中“等、靠、要”的思想和“官檢”作風、衙門意識依然存在,主動開拓市場的意識不強,服務意識淡薄,影響著檢測事業的開拓和發展。
二是一些檢測機構還存在著大而全、小而散的問題,許多檢測機構看起來檢測項目很多,實則檢不全、檢不精、檢測數據質量不高。造成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現有的技術機構隊伍整體素質較低,在編在職技術人員知識、年齡結構老化,專業技術人員斷層,嚴重抑制了技術創新和發展活力。技術機構在用人機制上存在“短板”,在人才“引進、聘用、借用、培訓”等方面下的功夫不夠,“栓心留人”的良好工作機制和氛圍沒有形成,極易造成檢測技術人才的流失。
三是重復建設嚴重,特別是一些旗區質監技術機構搶著上項目,幾個地方都在開展同一個檢測項目,結果是有項目、沒業務而且檢測能力都不強,造成了重復建設和檢測資源浪費。一些地區沒有按照“適應需求、檢有所長”的原則進行拓展檢測項目,沒有突出地域特色和當地產業特點,造成有業務沒能力檢測。
在面對良好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的同時,技術機構建設亟需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和資源整合,使區域經濟體內檢測機構實現檢測資源優化配置、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促進檢測機構協調發展。在鞏固現有檢測項目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建設和運作檢測機構,重點是要根據各地區資源稟賦、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等因素,整合檢測資源,打造幾個“高精尖”的檢測機構,不求大、不求全,應求精求專,找準能體現地域特色和專業特點的拳頭項目,通過“錯位”發展、“無縫”銜接,打破檢測結構同質化的“惡性”競爭格局。對資金投入大、技術含量高、要求嚴格的高精尖檢測項目,采取高度集中管理的辦法,重點扶持、加大投入、集中打造,在地市級檢測機構建成幾個國家級的專業檢測機構,在有條件的旗縣局逐步建成幾個省級的專業檢測機構,提高區域經濟體內檢測機構的整體競爭力。
搶抓機遇、迎接挑戰,著眼長遠、突出重點,加快發展、服務大局,這是呼包鄂一體化進程中我們質監事業發展面臨的緊迫性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們就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了“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的十二字方針,也將促進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質監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更好地為呼包鄂一體化發展服務。(通訊員:馮旭光)
馮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