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楠 韓文君 李 娜/文 李 娜/圖
據統計,翻新輪胎所使用的原材料一般為新輪胎的15%至30%,可節約大量橡膠、鋼材、簾布、炭黑等材料,其價格僅為新輪胎的25%至50%,使用壽命卻與新胎接近。
2004年底,為提高我國翻新再制造行業技術水平,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青島龍奔翻胎科技有限公司——全國首家翻新輪胎企業開展進口舊輪胎翻新再制造業務,自此黃島檢驗檢疫局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進口舊輪胎檢驗監管工作。
第一批1000條進口舊輪胎抵港后,黃島檢驗檢疫局按照“備案+到貨檢驗+后續監管”工作模式,監督企業對舊輪胎逐條進行激光全息透視,符合翻新條件的和不符合翻新條件的逐條進行登記備案。輪胎完成翻新后,該局對輪胎的耐磨性和高速狀態下的安全性能進行檢測,對不可翻新的廢胎,嚴把核銷和銷毀環節,確保企業“不使用未經翻新的舊輪胎”、“不翻新無使用價值的廢胎”。
2009年,黃島檢驗檢疫局轄區——賽輪股份有限公司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備案考核,成為黃島口岸第二家進口舊輪胎翻新企業。該公司采用輪胎翻新生產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系統,注重實驗室建設,目前實驗室已通過CNAS認證。2010年,賽輪股份有限公司共進口舊輪胎4669條、貨值23.81萬美元,企業翻新胎均實現100%出口。
實地調研 完善監管
翻新后輪胎質量如何?翻新企業技術是否能滿足翻新胎的要求?翻新胎的使用效果是否如企業所承諾?為此,黃島檢驗檢疫局專門成立了調研小組,親赴翻新輪胎主要銷售點進行了實地調研。
該局走訪了多家公交集團、巴士公司和集裝箱場站,通過聽取客戶反饋、實地檢驗翻新胎質量和使用情況等,調研人員發現翻新胎得到了客戶的普遍認可。翻新胎均能達到10萬公里的使用壽命,產品質量甚至超過同類規格的斜交新胎,翻新企業每月還為客戶免費進行胎壓檢測。同時,由于翻新胎為無內胎的子午線輪胎,在使用過程中減少了耗材的產生和修補的頻率,可為客戶減少大量使用成本。與購買新胎相比,每條翻新輪胎為企業減少開支達50%以上,每條翻新輪胎帶來的環保、節能效應以及所傳遞的循環經濟理念更是無法用數字考量。同時,檢驗人員發現翻新輪胎在銷售使用過程中存在翻新標識磨損和報廢后處理不當等相關問題對生產企業進行了反饋,調研組扎實有效的工作得到企業的認同和好評。
及時預警 免除后患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發核泄漏危機,泄露的核物質污染了日本境內、外海域甚至空氣等并將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對日本造成嚴重影響。黃島口岸進口的舊輪胎大多為貿易商以散貨形式從日本各地收購而來,存在極高的核輻射風險。
黃島檢驗檢疫局在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預案,及時發布工作要求,對所有進口舊輪胎產品在青島前灣港內進行核輻射檢測,檢測通過后再由檢驗檢疫人員按工作流程對貨物進行檢驗。啟動預案的同時,檢驗檢疫人員及時進行三方溝通,由翻胎企業、貿易商和國外供貨商分別確認產品的安全性和符合性。日本方面高度重視,主動申請出具日本官方證明,排除了產品的核輻射危險。另外,檢驗人員通過多次下廠了解貨物情況,宣傳核輻射知識、預防措施,保證了舊輪胎進口、生產工作順利暢通,為企業化解了這場突如其來的核輻射危機。
建立課題 快速攻關
面對新業務開展的諸多困難,黃島檢驗檢疫局在集中業務骨干、加強人員培訓、大膽探索檢驗監管模式、建立健全舊輪胎檢驗監管工作制度的同時,大力宣傳國家政策法規和檢驗檢疫工作要求,幫助生產企業提高自檢自控能力。建立檢企研發平臺,鼓勵企業大力創新,依托企業生產、檢測設備及專業技術人員,積極開展科研制標工作,提高產品附加值,爭奪高端市場。
進口舊輪胎用于翻新在我國尚屬新興領域,黃島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在日常監管中搜集了近百個輪胎在翻新、使用過程中的缺陷加以說明后整理成冊,編制了《翻新用舊輪胎缺陷樣照》,為生產企業相關產品的質量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通過幾年的分析、調研以及對企業運行發展狀況的了解,黃島檢驗檢疫局完成了科研課題《進口翻新用舊輪胎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研究》,在2011年全省系統科研項目評獎中榮獲科技進步二等獎,為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并彌補國內空白。
鏈接
在國家質檢總局和山東檢驗檢疫局的支持下,2004年12月25日,我國第一批用作翻新的1000條進口舊輪胎運抵黃島口岸。
6年來,進口舊輪胎翻新再制造行業在黃島口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年進口量由2005年的7000多條增加到2010年的4萬余條。《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