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以人為先,人才以用為本。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敢為事業用人才。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事業發展與人才作用的內在關系。作為涉外經濟監管部門,應從推進黨和國家以及質檢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大膽選拔使用各類優秀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為建設法治質檢、科技質檢、和諧質檢提供堅強保障。
用好人才,必須摒棄“私”字。各級領導都知道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所在,但一涉及到具體的用人實踐,有些領導卻顯得瞻前顧后、顧慮重重。原因在于:創新活動充滿了不確定性,在“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氛圍下,一些領導不愿冒風險擔責任;人往高處走,人才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少數領導害怕關鍵人才“跳槽”,投入競爭對手懷抱;優秀人才往往具有鮮明的個性,不好管、不“聽話”,有時候還愛“犯上”;現行人才制度有些還不合理,一些領導不愿“惹事”、“找麻煩”,不敢突破已有的條條框框;個別領導缺乏容才雅量,不敢選用能人,擔心“功高震主”。凡此種種,說到底是“私”字作怪。而一旦“私”字作祟,人才便無法脫穎而出,事業也就如法又好又快發展。
用好人才,必須堅持“公”字。各級領導干部應以對人民、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憑公心選賢任能。對看準的、有發展潛力的拔尖人才,敢于持續投入,寬容失敗,關心受挫人才,讓他們心無旁騖地搞創新。對事業發展急需的領軍人才,不要總想著“捆”住他,要放手使用,不僅要給位置,還要給實惠、給榮譽,讓他們有職有權、有名有利。對個性鮮明的奇才怪才,要善于包容、用其所長。對那些有闖勁且又富有爭議的人才,要敢于堅持原則、力排眾議,把他們放到把關服務、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主戰場,接受急難險重等復雜環境考驗。要大膽創新人才評價發現和選拔使用機制,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唯身份的傾向,以業績和貢獻論人才,在實踐中發現人才、識別人才、使用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事業發展,人才為本。小平同志曾說過,“善于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成熟的主要標志之一!备骷夘I導干部要練就一雙識人慧眼,拔人于未名之時,濟人于艱難之際,量才授職、任其所宜,使野無遺賢、各得其所。要有求賢若渴之心和海納百川的胸懷,敢于選用比自己優秀的人才,確保事業后繼有人。張家港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