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客機制造集成了最精密的儀器設備、最復雜的工藝流程和最高端的管理技術,是最具含金量的制造業之一,象征著一個國家工業乃至綜合國力的最高發展水平。如果說,飛機制造是工業領域內的皇冠,那么作為飛機核心部件的發動機無疑就是這一皇冠上璀璨的“明珠”。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在上海等地成立了以“中國商飛”為核心的大型民用飛機制造基地,逐步發展從研發制造到維修保養等全過程的大飛機產業鏈。然而按照我國目前的制造業水平,從零起步進行發動機的制造將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如果從維修保養入手,從拆裝、葉片保養開始,逐步發展零部件的制造,直至核心部件設計生產組裝,不啻為一條向“明珠”邁進的可行發展之路。
目前,我國民用航空機群龐大,大中型客機數量接近1500架,通常,1-2萬架次起降作業后飛機發動機就必須進廠大修一次,所需金額在300-500萬美元,初步匡算我國民航發動機維修產值一年就將達50億元左右。如果這一領域拱手讓給外方,不僅是一筆巨額的支出,我們也將永遠徘徊在飛機的心臟——發動機的制造之外。
四海之內,必有先行者。上海東方航空公司是我國三大航空公司之一,在打造以上海為樞紐港的全球航線戰略中,為進一步降低成本,減少對外方技術力量的依賴,早在2005年就和全球軍用航空領域享有盛名的普拉特·惠特尼(簡稱普惠)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出資在青浦出口加工區設立上海普惠飛機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為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的航空公司提供飛機發動機的深度維修、保養以及大修服務,其中東航持有51%的股份。自2009年9月10日第一臺發動機進廠大修以來,到今年7月初,已經完成了近百臺包括空客320、波音737在內的大型客機發動機的大修任務,涉及金額近8億美元。
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內開展大飛機發動機維修業務,一開始遇到了許多不可意料的困難。首先就是涉及相關政策的突破,經過國家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和海關總署等多個部門的反復評估,終于獲得首家試點企業資質。由于飛機周轉的速度加快,留給發動機大修保養的時間不像過去那樣長。按照目前的情形,發動機從卸下到復裝進飛機,一般不能超過兩個月的時間,而對于維修廠來說,除掉來回裝運的時間,從機場通關入廠再到維修完畢交付使用,中間大概只有40幾天的時間,這短短的周期中,必須完成發動機整體拆卸、問題診斷、全球采購航材或部分構件外包維修、 10000余個零部件組裝成型、試車等等,每一道工序都稱得上是“爭分奪秒”!
為全力支持企業向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邁進,上海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王華雄、浦江局局長謝秋慧等多次帶隊親臨企業一線,深入調研檢企合作事宜。通過充分的風險評估,制訂了一系列貼身化便利措施。除了在正常的預報檢之外,浦江局還特別推出了電話預約,保證7×24零等候,隨叫隨到,隨到隨檢,隨檢隨放。
在企業開展發動機維修業務的初期,由于經驗不足,有一單國外進口的航材遲遲不能到貨,大大拖延了交貨時間,而每一天的等待,除了違約風險之外,一天的倉儲物流費用就高達數萬美元。一天晚上8時許,浦江局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剛剛回到城區的家中,就接到企業方焦急的電話,說姍姍來遲的航材已經從機場緊急調運過來,需要馬上組裝,已經沒時間等到次日再辦理手續。得知這一情況后,檢驗檢疫人員二話沒說,立即冒著瓢潑的大雨返回60公里之外的辦公場所。一個小時后,滿心焦急的企業報檢人員看到渾身濕透的檢驗檢疫人員出現在眼前,顧不得擦干雨水立即出具通關單。捧著還有余溫的證書,企業報檢人員感慨地說:“這樣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的干工作精神,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做不到,而檢驗檢疫的同志每次都能做到!”
第二天,連夜組裝完畢的發動機經過試車臺測試,順利交付客戶。
徜徉在整潔如新的車間,看著工程師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一道作業流程,滿懷信心的東航-普惠飛機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旭然向記者談起了企業的美好前景:“今年,我們計劃完成100臺大型客機發動機維修任務,實現繳納各種利稅超過2億元人民幣。我們要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全力支持下,做精做細,做大做強,確保質量不出問題。明年開始,我們還要將業務拓展到亞太各大航空公司,并開始實施二期工程,開始嘗試零部件制造和整機模型設計……”
在他的身后,是掌握越來越多核心技術的中青年專家,是逐步成熟的飛機“心臟”維修制造工業,更是逐漸起飛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蔭護之翼!
(上海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