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浠水縣人民政府下發專題文件,就食品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進行了詳細界定,以便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督協調機制,切實解決當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餐飲服務等領域小作坊監管權限職責分工不明確、不具體、操作性不強的問題,避免出現監管盲區和死角,形成食品安全監管無縫對接態勢。
浠水縣食品產業基礎薄弱,基礎參差不齊,一些生產經營者唯利是圖、道德淪喪,制假售假、隨意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從監管方面看,盡管近年來食品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但監管跟不上現實需要的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在食品生產、流通和餐飲服務等分段管理上,各部門執法標準各不相同,留下的縫隙明顯,很容易被違法分子鉆空子。而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之間存在“井水不犯河水”、“執法禮讓”,或是“爭地盤”、“執法打駕”的現象,如此各管各、自顧自,或交叉檢查,使本該天衣無縫的監管體系漏洞百出,給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也留下了食品安全隱患。
為此,浠水縣人民政府根據中央和省里的精神,要求相關部門“跨前一步”,主動作為,將管理理念具體化,以完善監管體系,用制度的手段把各種可能的漏洞、空子統統堵上,實現全程監管、無縫銜接。如確實涉及監管環節職責不清的,由食品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兜底,杜絕監管空隙。這對當前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而言,無疑抓到了監管的要害。特別是在涉及多環節、跨部門的監管上,比如食用農產品監管、牲豬產銷食的監管、保健食品監管、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和“地溝油”、餐廚廢棄物的監管等,分別對涉及的24個成員單位進行了職責界面的梳理和明確,同時要求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突發食品安全事件處置中職責存在爭議、尚未明確的事項,先行承擔監管或協調職責,達到提高監管效率的目的。(通訊員:段瓊)
段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