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質量技術監督局不斷完善“一主多協”體制,進一步強化職能目標量化考核措施,對落實業務計劃實行百分制考核,定期通報量化考核結果,明確工作重點和薄弱環節,推動食品小作坊和預制構件工作的創新開展,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創新實現食品小作坊區、鎮、村三級全覆蓋監管。
通過堅持推行量化考核發現,食品小作坊質量安全是群眾關注的焦點,更是完成監管工作的難點和薄弱環節。為克服這一難題,確保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局黨組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率先在直屬局成立食品安全科,深入開展小作坊的調查摸底、宣傳發動、告知核查等規范監管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今年累計摸清食品小作坊120家,完成核查99家,發放提醒辦理通知書100家,發放《合格告知單》49家,《不合格告知單》50家,及時向區工商局發送有關小作坊的抄告4份;完成小作坊加工人員健康體檢和培訓86人。
首先是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及時向區政府報告小作坊質量分析狀況,結合全區實際,食品科起草了《襄州區食品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文件,以襄政辦發[2011]57號文件,印發到各鎮和各職能部門。局抽調專班人員,配備1輛工作用車,向全區13個鎮政府送達了區政府關于小作坊整治摸底的文件,各鎮高度重視,動員到村、組力量,進行層層上報,摸清了小作坊工作量。
其次抓好宣傳發動。針對摸清的食品小作坊底數,食品安全科逐家逐戶上門宣傳發動,向業主宣傳小作坊的定義、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發放兩書:“提醒辦理小作坊合格告知單通知書、關于開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告知書”、簽訂兩書:“企業負責人堅決不使用非食用物質承諾書、企業采購人員不使用非食用物質責任書”。
最后聯合開展專項整治。在摸清底數、宣傳發動的基礎上,及時通報小作坊工作動態。一方面聯合區食安辦、區工商局規范小作坊監管,對外編發六期30家合格食品加工小作坊工作通報。對無證照的,包括加工條件達不到辦證要求的,或者拒不辦證的,食品安全科按照工作程序下達不合格通知后,報告區政府以無照經營為由轉交工商查處,同時把無證照經營的名單抄告工商局。今年核查共有50家不合格小作坊名單向區政府做了匯報,同時分為5次抄告了工商局。配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牽頭組織的中秋、國慶等節日食品安全大檢查;配合工商部門辦理4次移交過來的無生產許可證食品小作坊監管,督促其規范生產加工行為。另一方面加強內部聯動,對于加工環境特別差、加工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和拒絕辦理合法加工相關證件的,聯合局直屬、稽查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管重罰,堅決查處和取締。在對楊安輝堿面加工點檢查過程中,抽樣檢測后發現里面含有非食用物質硼沙,即對其進行了嚴格查處,同時幫扶該企業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培訓化驗人員,提高出廠自我檢驗能力。截止目前,端掉和取締食品加工小作坊2家。另1家為加工環境特別差并且不申請辦理相關證件的吳清香“蛋白肉”加工點,對無證小作坊起了很大的震攝作用。
二是創新開展預制構件整治,確保建筑材料安全。
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產品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農村建房和城市工程的建筑安全,關系到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人身健康、財產安全。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快,襄州區空心板生產企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目前已有近100多家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生產企業。但水泥預制構件和食品小作坊監管難度不相上下,各鎮預制廠不同程度存在不嚴格按照空心板技術規范組織生產、偷工減料、配筋不合格以及拒絕接受質量監督檢查等嚴重違法違規的現象,巡查人員在檢查時需要攜帶檢測設備,費時辛苦,為監管到位,局直屬分局設立創新科,重點抓好預制構件的監管。
首先及時將開展專項整治情況上報區政府,引起政府高度重視,政府辦成立了預制構件專項整治工作專班,以襄政辦電[2011]24號文件印發了全區開展預制構件整治工作的實施方案,組織區質監、工商、公安分局對石橋鎮等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生產企業進行了現場整治。
其次,對轄區內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生產企業進行調查摸底,要求各生產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企業從“查生產企業資質(營業執照)、查質量信譽、查進貨渠道、查檢驗報告、查實物質量”等五個方面入手,進行全面自查。
其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創新科監管人員依據《產品質量法》、《標準化法》等法律法規,對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產品現場檢測,對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企業和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光圓冷拔絲違法行為進行查封,并按程序予以銷毀。同時,督促各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生產企業針對整治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全面完善原材料的進貨、驗收及管理等環節的制度和措施,以提高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產品質量,建立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使建設工程所需的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始終處于“可知、可控、可溯源”的狀態。(歐陽錫輝 高云)
歐陽錫輝 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