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即將來臨,各種酒類在節日期間既是熱銷產品,也是食品安全的焦點和熱點,消費者和媒體都非常關注。為保證全市酒類產品生產環節食品安全,加強全市酒類生產企業監管,邢臺市質監局于9月29日組織召開了全市酒類生產企業政策宣貫會。全市白酒、啤酒、葡萄酒及其它酒類生產企業負責人、市局食品科全體及有關縣局的食品股股長參加了會議。宣貫會的召開旨在幫助企業正確理解和掌握政策,做好生產經營管理工作,防止出現因不懂政策產生違法違規行為。
會議宣貫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酒類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和河北省質監局《2011年酒類集中治理整頓工作方案》,學習了河北省政府有關促進企業兼并重組以及食品安全企業自律機制的相關文件,學習了國家質檢總局《關于企業產品生產許可標志的公告》以及《預包裝飲料酒標簽通則》等文件的相關內容,分析了酒類企業常見的問題,并就酒類企業專項檢查的有關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會上,三家酒廠代表進行了發言,表示將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深入領會相關文件精神,加強企業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落實產品質量控制要求,穩定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水平。
邢臺市質監局調研員鄭躍彬就酒類生產企業安全監管講了三點意見:
一要認清形勢,提高認識,以高度的責任感抓好食品安全工作。6月,國務院食安辦對全國酒類產品整頓提出了總體要求,7月,河北省政府明確對鋼鐵、水泥、紡織、食品等12個行業和特色產業集群作為今后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發的重點,食品企業兼并重組涉及8個行業,白酒、葡萄酒、啤酒位列其中。為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要求,省質監局決定從9月份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全省酒類產品集中治理整頓,切實加強酒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力規范酒類產品生產加工秩序。因此,酒類企業負責人必須要提高認識,切實加強企業自身管理,如在整頓中發現不能達到國家有關要求的就要被淘汰。
二要加強管理,排除隱患,切實規范酒類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今年以來,邢臺市注銷了南宮、臨城、廣宗、寧晉的5家白酒企業的生產許可證。目前全市共有28家酒類生產企業,白酒生產企業25家,其中具備白酒釀造能力的只有15家。目前邢臺市酒類企業的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生產車間、倉庫等場所不能持續保證獲證時的條件,出廠檢驗不能做到批批檢驗,關鍵控制點記錄不全、可追溯性差,標簽標注不規范等方面。因此,酒類產品整頓行動任務非常艱巨,無論是企業負責人還是縣局監管人員都必須高度重視,認真開展自查,企業查找自身隱患并盡快解決,縣局要按照整頓方案和落實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檢查規定進行全面檢查。檢查中發現嚴重問題的,輕則停產整頓處以高額罰款,重則注銷或吊銷生產許可證,列入“黑名單”,禁止從事食品生產經營行業。
三要集中整治,抓好落實,大力促進酒類產業健康發展。要從四個方面抓好落實,一是開展全面清查。不符合準入條件或私自改變生產許可條件的一律責令停產整頓,整頓達不到要求的依法注銷生產許可證,弄虛作假的一律依法從快從嚴處理。二是嚴格生產許可,從嚴審核新建酒類生產企業,對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許可條件的一律不予受理許可申請;嚴格控制委托加工行為,嚴禁以“國家機關特供”、“軍隊特供”等名義標識標注進行虛假宣傳、逃避監管。三是嚴懲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打擊使用工業酒精等非食用物質以及濫用甜味劑、色素等食品添加劑違法行為,發現制假制劣的生產者一律按照法定幅度上限處罰,并向社會公布違法單位和個人信息及處罰結果,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四是加強檢驗檢測,系統各級要加大對酒類產品質量安全抽檢范圍和頻次,強化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及甲醇、甜味劑、色素等重點指標的監督抽檢,對于集中整治期間省局抽檢中存在質量問題的企業一律先停產,不查明原因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
最后,鄭躍彬調研員強調了兩點要求:一是嚴格停產開工報告制度。各縣局對停產企業要按照省局要求封存或者拆除關鍵設備,防止企業私自開工生產,企業停產時必須向縣局報告并將生產許可證交縣局保存,開工前要向縣局報告并由縣局檢查合格后才能生產,停產期超過一年的必須經重新審查合格后才能開工生產。二是嚴格重要情況報告制度。各縣局在檢查時發現的較重要的問題要及時向市局食品科報告,發現重大問題要隨時報告。(王紅梅 張文斌)
王紅梅 張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