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工業強市、以質取勝、質量興市”戰略工作的持續深入,通遼市的名牌戰略工作也強勢推進。幾年來,通遼市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爭創、市場培育、社會支持創建名牌的良好氛圍,目前,全市已培育了一個中國名牌產品,23個產品被評為自治區名牌。按照成長壯大一批、鞏固發展一批、培育儲備一批的思路,制定了包括53家企業62種產品在內的《“十二五”期間全市名牌培育發展目錄》,進一步推進與通遼市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具有發展前景的特色產業,如白酒、肉制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等向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名牌戰略對全市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長期以來,通遼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質量工作擺在首位,在項目立項、技術改造、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了對優勢潛力企業的扶持力度,以鼓勵更多的企業爭創名牌,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切實保障名牌爭創工作正常開展,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動名牌、部門培育名牌、企業爭創名牌”的良好氛圍,培育、保護和發展了一批名牌企業、名牌產品。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必須全面把握通遼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抓住機遇,科學發展。古話講“沒有梧桐樹難招鳳凰來”,名牌產品好似地方的一棵梧桐樹,有了這棵大樹,才能招得投資來。“質量是名牌的基礎,名牌是一個地區的名片。質量和名牌是衡量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正是基于對品牌、質量和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理解,2003年,通遼市政府成立了質量興市領導小組,推動社會資金和生產要素向名牌產品生產企業流動,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一大批有著“草原”特色的馳名企業,不僅把通遼的資源整合起來,還大大提高了通遼市的地區知名度和城市形象,為實現通遼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在面對2007-2009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的帶動作用,對通遼市“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名牌產品的發展,是撐起地區經濟實力的脊柱,是提升地區對外形象的象征。作為通遼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部門,市質監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全市經濟發展這一主題,把推動全市爭創名牌產品工作放在了質監工作的首位,積極為企業鋪路架橋,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為企業發展名牌戰略提供優質土壤。通過質量專家顧問組深入重點名牌培育企業進行“一對一、一企一策”的幫扶指導。為保證名牌戰略穩定推進,融激勵和監管為一體,發揮獎優促優護優機制作用,進一步引導廣大企業爭創名牌產品,維護名牌產品質量信譽。
通遼市自2003年實施品牌戰略以來,質量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目前,通遼市名牌產品已覆蓋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食品制造、藥品制造、農副食品加工等眾多行業,通過實施一系列有效的名牌戰略,以名牌為載體的大企業不斷涌現,成為了通遼的經濟支柱和地區形象的象征,名牌戰略對優化經濟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為經濟發展貢獻度大大提升,成為通遼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隨著名牌戰略的穩步推進,使通遼走出了一條培育名牌產品、發展名牌企業、壯大品牌經濟、打造品牌城市的發展之路,社會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和質量法制意識明顯增強,產品質量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質量聲譽和城市形象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趙莎)
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