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雞市質監局按照《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部分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意見》(陜政辦發[2010]130號)文件要求,圍繞小作坊源頭建機制,積極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不斷強化關鍵控制環節的管理,主動探索科學方法,穩步推進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一系列監管運行體系,先后于4月初,向各食品小作坊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督管理的實施方案》;5月上旬,組織食品監管人員對全市915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進行了重新登記摸底,并逐一建立了監管檔案;又于6月中旬,出臺并制定發放了《寶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同時要求各縣(區)質監局結合轄區食品小作坊現狀,相繼建立了實用性強、具有針對性、可便于基層監管人員操作的食品小作坊制度和辦法。于此同時,及時印制了《食品小作坊生產許可證》、4本臺帳(原輔料采購記錄、生產加工記錄、添加劑使用記錄、食品銷售記錄)、八項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生產制度、食品從業人員衛生管理制度、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報告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致生產加工者的公開信、質量安全承諾書、杜絕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承諾書)等匾牌已分別免費發放至縣(區)質監局,為預防和控制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真正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研究、早預防、早控制,為進一步提高食品小作坊安全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奠定了基礎。
此外,為加強小作坊安全監管,消除安全隱患,降低和規避食品安全風險,多管齊下,用五大措施織密了食品小作坊監管“安全網”。
一是織密“安全監管責任網”。一是將小作坊整治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層層分解,夯實了縣(區)質監局和科室工作的任務和責任。二是建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組、社區四級小作坊責任網絡,制定食品監管片區分布圖,將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責任與監管人員日常工作考核相結合,夯實責任到片區、責任到個人。三是建立“三進四圖、三員四定”為主要內容的監管網絡,明確監管職責和任務;建立小作坊臺帳,使動態監管數據更新日常化,季節性小作坊有專人及時上報、有據可查。
二是織密“質量檢驗檢測網”。各縣(區)質監局逐一幫助食品小作坊相繼建立了食品檢驗室,完善了產品出廠必檢制度,并督促不具備自檢能力的食品小作坊一律與法定檢驗機構簽訂了委托檢驗協議,尤其對其生產食品中的理化指標、衛生指標,實行每季度委托檢驗1次,重金屬指標的每年委托檢驗1次;同時,縣(區)質監局要對本區域內小作坊生產的食品每年監督抽檢應不得少于 2 次。
三是織密“食品小作坊安全誠信網”。一是向小作坊業主發放了《致食品生產加工者的公開信》,并要求小作坊做到遵守法律法規義務,履行質量主體責任,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倡導“食品企業,良心事業”生存理念和遵紀守法的社會新風氣。二是與小作坊簽訂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承諾書》、《食品生產加工單位杜絕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承諾書》,并要求小作坊將承諾書在其生產場所醒目處予以永久懸掛。三是對日常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中一經發現小作坊還存在違法和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等情況,監管部門將其列入黑名單,并定期或不定期向當地政府進行通報。
四是織密“食品小作坊質量投訴舉報網”。印發了《寶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設立了50萬元專項獎勵基金。凡對舉報違法生產的食品貨值1萬元以上的,獎勵舉報人2000元;貨值1萬元以下(含1萬元)的,獎勵舉報人1000元;同時,公布了投訴舉報電話:12365,并及時將舉報獎勵辦法及舉報電話通過《寶雞日報》等新聞媒體已向各界公布;此外,還要求各小作坊要將舉報獎勵辦法和舉報電話永久懸掛于廠區。
五是織密“食品小作坊安全風險防控網”。制定了《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報告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等制度,促使小作坊建立起了包括汲取違法違規教訓、小作坊食品安全評估、安全隱患排查、分析風險及食品安全事故報告、與當地質監部門應急處置預案銜接等機制和措施防范流程,使全市“多、小、散、亂”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局面得到有效規范和改善。(寶雞市質監局 郭宏偉)
郭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