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平邑縣質監局把科技質監建設工作作為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務能力的基礎性工程,以服務民生、維護質量安全為職責,以提高整體質量安全水平質量為牽引,以促進服務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為重點,立足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大力推進科技質監建設,抓實抓好了“轉變觀念、強化硬件、完善體系、創新驅動、提升能力”等環節,走出了一條縣級基層局科技質監建設的新路子,收到了較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轉變觀念
該局針對全體干部職工存在的一提到科技質監,馬上想到的就是科技質監是上級科研部門的事,作為一個基層局在這方面根本做不了什么工作的思維定勢。該局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在全體干部職工中開展了“科技質監建設,作為基層局的普通工作人員能做些什么?科技質監建設,作為基層局的普通工作人員要做些什么?科技質監建設,作為基層質監局的普通工作人員應該怎么做?”的大討論活動。活動過程中,采取集中學習、座談討論、外出參觀等形式,把全體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作為工作在基層局第一線上的工作人員,科技質監建設就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扎扎實實地去用創新成果去指導工作實踐,改善工作方法提升服務能力上來。
強化硬件
該局針對由于資金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設備落后,開展的檢驗檢測項目僅局限于常規的理化指標,且檢測精度和技術含量不高,“檢不了、檢不出、檢得慢”的問題突出的實際。2009年度,該局結合工作實際,先后投入60余萬元用于液相色譜儀等儀器的采購和實驗室改造。2010年又投入40余萬元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儀器的采購,并投入40余萬元對質檢所、計量所實驗室全面改造。截止目前,設備原值總計已達240萬元。新建成的萬級微生物實驗室能夠較為全面地開展細菌總數、大腸菌群、酵母菌以及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檢驗,使一些日常的檢驗檢測工作能較為順利地開展,技術服務能力得到了質的躍升。
完善體系
該縣有果蔬罐頭生產企業近100家,但一直以來罐頭產品的重金屬含量等檢驗項目都是委托兄弟局檢驗,這樣既增加了生產企業的檢測成本,也給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負擔。為此,該局明確把拓寬檢驗檢測范圍作為工作任務的重中之重,在加強與省質檢院、臨沂市局縱向聯系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與泰安、濟寧、聊城等市業務部門和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及企業的橫向聯系,并籌集資金,加快了食品、建材、農資等檢驗檢測項目的升級工作,實現了重金屬含量等檢驗項目的自檢。在基礎上,為提高技術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集中技術力量和工作人員,對新增加的肉類罐頭、蔬菜、水果等82個產品及666個參數的進行了資質認證,共具備139個產品及1630個參數的檢驗資質。目前,山東省果蔬罐頭檢驗檢測中心的籌備工作也已進入實際申報階段。
提升能力
人和檢測設備的最佳配合,才能獲得最大的檢測效益。結合自身實際,走出了一條“本職崗位育、技術單位借、社會大學生聘”的人才培訓新路子。在積極鼓勵檢驗、檢定人員參加專業對口的學歷教育、業務技能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的同時,采取走出去學的方式,年初以來先后派出10人次到濟南、青島、濟寧、臨沂等質監技術機構培訓,組織全體技術機構的工作人員到蒼山、費縣、蒙陰等兄弟縣局培訓學習先進的檢測經驗和技術,提高了檢驗檢測隊伍的業務能力。近年來,根據檢驗工作需要,先后引進和聘用了4名食品檢驗等專業大學本科生。目前,該所共有檢驗檢測工作人員8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3人,助理工程師3人。從而使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結構更符合檢驗工作實際,檢驗檢測工作能力得到了整體提高。
創新驅動
該縣的手套產業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截止到2009年底,全縣的手套生產加工企業達到了500多家。但由于都是個自為戰、單打獨斗的家庭經營模式,手套產業只有“量”的變化,沒有“質”的飛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對手套質量的要求。為切實找到手套產品在低層次徘徊的主要原因,該局專門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長和綜合業務科的工作人員組成的調查小組,通過大量走訪和調查,形成了《平邑縣手套產業現狀及原因分析》的專題調研報告,找出了影響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該局依靠地方政府,廣泛發動企業積極參與的山東省首個聯盟標準——《紗線針織勞保手套》,于2009年12月24日通過了專家審查驗收,正式出臺并實施。聯盟標準實施后,手套生產企業很快就看到了效益。描述產品質量不再靠主觀述說,而是讓標準說話,市場的主動權也回到了企業手中。至此,靠低劣質量、打壓價格等手段的市場標準成為歷史。截至目前,全縣有手套加工企業近600家,年加工手套26億副,產量占全國的60%,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新加坡、韓國等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實踐證明,質監科技是質監部門的立身之本,科技興檢是質監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該局將繼續堅持推進“科技興檢”戰略,全面提升質監科技水平,充分發揮質監科技作用,認真落實科技興檢責任,為提高產品質量總體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甘信軍)
甘信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