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乳制品地方標準及審查細則》的出臺是民族特色乳制品實施市場準入的第一步,它的實施,對進一步規范乳制品生產企業生產經營行為,促進內蒙古全區乳制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做為蒙古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的錫林郭勒盟,還有很多牧民小作坊按照傳統工藝生產奶皮子、奶豆腐等蒙古族特色奶食。在傳統手工小作坊向規范化生產發展的過程中,《民族特色乳制品地方標準及審查細則》的出臺,無疑對牧民規范化生產、競爭力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受文化、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很多牧民習慣用蒙語進行交流,用蒙文讀文寫字。錫勒盟質計所考慮到民族地域特色,為使廣大牧民經營者更好地了解新出臺的《民族特色乳制品地方標準及審查細則》,充分利用技術指導優勢,結合地方特點將該標準及審查細則翻譯成蒙文版本,開展送標準、送服務進牧區活動。并由專人用蒙語從原料、技術要求、生產過程等方面進行了生動而詳細的講解,對審查細則的要求逐項進行示范解析,使牧民經營者對標準及審查細則中的技術術語、行業術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標準及審查細則要求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從而更有效地提升經營者的技術標準、經營理念及規范意識,對民族特色乳制品產品質量的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此項工作已在錫林浩特市地區開展,下一步將在傳統奶食生產企業較集中的旗縣相繼開展。(通訊員:吳鑫)
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