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明創建“三張”名片
——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創先爭優通過全國文明單位復評綜述
張家港檢驗檢疫局 王旭東 施向軍
近日,張家港檢驗檢疫局通過了全國文明單位復評,該局文明創建工作又邁上了一個新的里程碑,為和諧質檢建設注入了新的內涵。
自2009 年初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以來,張家港檢驗檢疫局與時俱進弘揚張家港精神,檢港同行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力打造文明創建“三張”名片,在創先爭優中擦亮全國文明單位牌子。三年來,該局共獲得國家、省和蘇州市級榮譽194項,連續11年獲江蘇省文明行業,連續10年獲江蘇檢驗檢疫系統文明單位標兵。
名片一:人文檢驗檢疫
近年來,該局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創先爭優等活動為契機,通過學習提高理論水平,通過理論指導實踐能力,建設勤政、為民、務實、清廉、創新型的領導班子。三年來黨組成員共撰寫理論文章58篇,每年提交一篇調研報告,每年為企業解決問題近百個,為職工辦實事20余件。堅持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做到教育明廉、責任管廉、自律帶廉,多年來未發生一起不廉潔現象。“全員廉情公示制度”獲2010年度張家港市黨建工作創新成果獎。
在隊伍建設上,該局深入開展績效比拼在崗位、“檢港同行杯”人才與科技工程等活動,提升隊伍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目前全局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達88.4%,其中博士和碩士生24名。主持的3個項目獲江蘇檢驗檢疫局“科技興檢獎”三等獎,參與的3個項目全部獲獎,有1個獲國家質檢總局一等獎、江蘇檢驗檢疫局特等獎。2009年以來實驗室新開驗項目728個,均通過CNAS認可,先后承擔市場抽查和檢測工作855批。動植物疫情、醫學媒介生物檢出率連續六年列全省系統第一。有效應對甲型H1N1流感和日本核輻射,保障了口岸公共衛生安全。
在制度建設上,該局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提效益,通過清理、完善和充實,該局建立了48項日常規章制度、8項廉政建設制度和20個應急處理預案。通過檢查考核、嚴格獎懲等手段,保證各項決策部署得到有效執行。
名片二:滿意檢驗檢疫
針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該局創造性提出“檢港同行”服務理念,每年有針對性地出臺系列服務舉措,全力助推經濟轉型升級。三年來,累計檢驗檢疫出入境貨物269億美元。以“誠信在企業、滿意在國檢、產地在港城、聲譽在國際”為主題,聯合張家港市委宣傳部向全市500余家出口企業發出爭創誠信出口企業倡議,引導企業“負責任地做產品”,在系統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全市有1家企業被評為中國質量誠信企業,4家企業被評為江蘇質量誠信企業。放大多港分卸模式效應,三年來累計為企業增效4000多萬元。幫助沙鋼集團、金陵紡織通過全國出口免驗企業復審,東方工業園成為全省“走出去”戰略的試點,廢汽車壓件拆解園通過國家級驗收……
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該局要求所有業務部門負責人做到“三個一次”,即每年至少與所有分管企業溝通一次,對因違法被處罰的所有企業回訪一次,對有意見反映的企業及時專訪一次,每年為100多家新成立的企業提供檢驗檢疫法律法規和業務咨詢超前服務,僅簽發普惠制產地證書一項,就為企業爭取進口國關稅減免11億元。另外,幫助企業對外索賠3.4億元。“檢驗檢疫部門的服務舉措很實在,使我們企業少走了很多彎路,避免和減少了經濟損失。”張家港市永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惠芳說。
該局還對進出口貨物檢驗檢疫實行分類管理,并對進出口量大、高新技術、加工貿易企業和規模較大的經營企業提供綠色通道,實行報檢、檢驗檢疫和簽證“三優先”。目前,全市綠色通道直通放行企業增至25家,“檢e通”無紙化報檢企業增至20家。推行“5加2”、“白加黑”全天候無假日服務,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難事幫辦。
名片三:文明檢驗檢疫
“獲得全國文明單位這一榮譽后,我們把“全國文明單位”獎牌掛在局辦公大樓最醒目的地方,時刻接受企業和群眾的監督。”該局政工科負責人表示。
在創建措施上,該局不斷完善創建機制,把創建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狀,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實。近年來,先后創成國家和省、市級青年文明號8個,巾幗示范崗3個;“出入有境、服務無境”理念獲張家港市首批文明服務品牌;報檢大廳被評為全國質檢系統文明服務窗口、張家港市十佳文明示范窗口。
為了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該局在局內網開辟精神文明建設專欄,刊載創建主題、創建口號、創建要求、服務公約以及創建動態,激發全員參與創建工作的熱情。每年評選先進典型并進行典型事跡宣講,營造比學趕超氛圍。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志愿者服務、關愛空巢老人等活動,向地震災區、貧困學生、農民工、黨員關愛基金等捐款45萬元,幫助東海糧油成為張家港市首家SA8000企業。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將堅持不懈的推進該項工作,以實際行動爭做和諧質檢的模范。”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局長韋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