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仲玉維)昨日,“學術打假第一人”方舟子在微博爆料稱,包括4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在內的6人,實名舉報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三院院士”石元春“學術腐敗”,并張貼了6人親筆簽名信。
近萬字舉報信列舉學術腐敗
昨日,記者登錄“新語絲網”看到了這封實名舉報信,名稱為《中國學術腐敗第一貪———揭露、控告原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校長、“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學術腐敗》。
整篇舉報信長達9000余字,寫于8月15日,全文以“論文”的形式逐一擺出石元春“學術腐敗”的論點和論據,附錄中還列出了25篇可供參考的資料及具體時間。
舉報信稱,原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石元春在任期內,自1987年5月———1995年9月,利用職權竊取他人“治理黃淮海鹽堿土”的成果,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1994年)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5年)。時至今日,他又以生物質能源權威自居,到處忽悠群眾,作為知情人和受害者,有義務剝去他的偽裝。
農大稱舉報信內容屬個人事情
舉報信從五大方面列出了石元春的“學術腐敗”,特別提到石元春的“院士推薦書”中有4處與事實不符。
據資料顯示,被舉報人石元春,以及舉報人李季倫、陶益壽、林培等都年過八旬。其中,李季倫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陶益壽、林培、祖康祺是中國農業大學土壤專家;另外兩名舉報人分別為:曾任京農公司副總經理的楊智泉、中國農業大學助理研究員田向榮。
昨日,中國農業大學宣傳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此事涉及的人均已退休,所涉及的舉報信內容屬于他們個人的事情,中國農業大學目前還不掌握任何信息。
■ 對話 1
舉報人李季倫
作為科學家,他還在“忽悠”
帶頭寫實名舉報信的是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李季倫,今年86歲。昨日,他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新京報:在舉報信中,提到的都是1995年前的事情,為什么現在才舉報?
李季倫:過去也都舉報過,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因為署名權,我曾起訴他到法院,別人也給中科院寫過舉報信。為什么現在才發這封信?是因為他還在忽悠人,前不久,有兩個月了吧,他在電視臺上出現,在忽悠“生物質”做能源,說什么利用太陽能養活7500億人。作為一個科學家,他太忽悠了。
新京報:你們六個人實名舉報是商量好的嗎?
李季倫:平常大家很少見面,有時候通個電話,不是現在搞的,老早的材料就有了,都是我提供的。綜合了一下,好多都是過去的事情,我做了修改。
新京報:現在揭發的目的是什么?
李季倫:上網有這個(揭發)條件了。他不是搞生物質的人,還在忽悠人。這樣下去,我們國家的科學很難發展。我們的出發點是不能讓他再忽悠了,不懂的人容易上當受騙;要揭露他,不要再上當受騙。作為一個科學家,你過去“忽悠”就算了,現在還在“忽悠”。
新京報:你們一直是一個單位的,他是你的領導,你們之間有過節?
李季倫:一個學校的,他是搞土壤的,我是生物學院微生物系。以前,他大肆表揚我,沒有什么沖突。但他是有目的的,我也不愿再說了。
■ 對話 2
被舉報人石元春
純粹是惡意誹謗和捏造事實
昨日,本報記者聯系上今年80歲的石元春院士。他認為舉報信內容是惡意誹謗、捏造事實,在簡單地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后,匆匆掛斷電話。
新京報:網上有一封舉報信說你“學術腐敗”,并且列出了五點陳述。你自己知道嗎?
石元春:我知道,所有的信息也都看到了。
新京報:信中稱,你的院士推薦書與事實不符;剽竊別人的成果;你作為校長以權謀私;能做一個解釋嗎?
石元春:我就說兩句話,第一句,這純粹是誹謗和捏造,惡意誹謗和捏造事實。第二句,有人會做出正式回應。就說這么多已經足夠了,我不會再多說一句話的。
新京報:誰來回應這件事情?
石元春:今后具體的事情,會有代表(替我說)。
新京報:你看了這舉報信,就沒有壓力嗎?
石元春:毫無壓力,我自己感到信心十足,惡意的誹謗啊,是社會上的毒瘤。
新京報:除了找代表,你沒有想要采取什么措施?
石元春:我一定采取對應措施。這是違反法律的,攻擊我是犯法的事情,我當然要保護自己的尊嚴。
新京報:你是得罪了以前學校的人?以前有人也舉報過你?
石元春:這是利用網絡、傳媒的誹謗,要負法律責任。我不怕,真金不怕火燒。
【舉報信摘錄】
院士推薦書與事實不符
提出的新理論 10年前有人論述
石元春在部委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推薦書》(以下簡稱《推薦書》)上所填的“學術成就與貢獻”,弄虛作假,與事實不符。
《推薦書》說,石元春教授提出了“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水鹽運動”的理論。這個理論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發明創造。10多年前,前人都已經論述過。
石元春在《黃淮海平原的水鹽移動和旱澇鹽堿的綜合治理》一書中所表述的“新理論”,就與1962年粟宗嵩先生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綜合防治鹽堿化的一些問題”一文是非常相似的。
利用職務害人 剽竊他人成果
《推薦書》說,石元春教授主持研究了區域水鹽運動的監測預報技術,提出的“PWS區域水鹽運動測報體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PWS區域水鹽運動測報體系主要是雷浣群教授的成果,而并非石元春所做。石元春為竊為己有,把雷浣群調離曲周工作。
提出的重要成果都是他人提出
《推薦書》說,石元春教授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主持編制和提出了“黃淮海平原旱澇鹽堿綜合治理區劃”、“黃淮海平原農業發展戰略”、“黃淮海平原農業圖集”等重要研究成果。還說,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我國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和農業綜合開發的偉大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黃淮海平原旱澇鹽堿綜合治理區劃”不是由石元春編制和提出的。南京土壤所王遵親研究員可以證實,《黃淮海平原農業圖集》是中國農業大學教師董綿昆完成的。
以權謀私 涉嫌造假藥
李季倫教授研制的阿維菌素和依維菌素是開發前景看好的成果,將其用于獸藥或農藥,用途廣,效果好,成本低,無公害,一時被譽為農大的“金飯碗”,成了多家企業的“搶手貨”。
身為校長的石元春,將李季倫的技術成果的署名權進行了修改,強行將成果劃歸到自己任法人的公司,5年多時間里,涉嫌制造假藥上億元,偷稅600多萬元,私設小金庫并揮霍400多萬元等等。石元春還拿著李季倫的科研成果阿維菌素等在深圳開辦公司,成了暴發戶。
實名舉報人:
李季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陶益壽(中國農業大學土壤改良專業教授)
林 培(中國農業大學土地資源學教授)
祖康祺(中國農業大學土壤學教授)
楊智泉(曾任京農公司副總經理)
田向榮(中國農業大學助理研究員)
來源:挖貝網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