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開資料顯示,紫鑫藥業上市以來業績平平,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因涉足人參業務,該公司業績突飛猛進。201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1%,凈利潤同比大增184%;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6%,凈利潤同比增長325%。
先于業績爆發性增長的是其一路飆升的股價。2010年“十一”長假之后,紫鑫藥業股價連續飆漲,成為A股市場搶眼的大牛股。即便是之后大盤跳空低開并接連觸底,紫鑫藥業也絲毫不為所動,獨立行情一再延續;尤其是在去年年底,紫鑫藥業成功高價增發,獲得再融資10億元。按照彼時統計至今,其股價已累計暴漲207.73%。
然而正當炒作火候正濃時,今年7月份,一封匿名舉報信流傳于各大網站,劍指紫鑫藥業各項虛假交易。事后媒體繼續紛紛跟進,不堪重壓的紫鑫藥業連發兩篇澄清公告為自己正名。隨后證監會介入調查,公司股價從8月17日開始停牌。據悉,紫鑫藥業董事長及部分高管已被約談,要求對相關事項進行逐一說明。
大同證券投資顧問付永翀認為,從報道內容來看,紫鑫藥業與相關公司確實有著說不清的聯系。若基于業績優良而股價上漲的邏輯一旦破壞,股價暴跌是其惟一的選擇。
根據基金二季報和紫鑫藥業半年報,據眾祿基金研究中心統計,配置了較多紫鑫藥業的基金有興全可轉債、泰達宏利成長、興全有機增長、浦銀安盛價值成長、華富成長趨勢。其中,泰達宏利成長、浦銀安盛價值成長、華富成長趨勢為流通股東。不少市場人士預測,紫鑫藥業將成為銀廣夏第二,復牌后或出現連續跌停的走勢,若此預言成真,基金公司或將面臨逾億元的市值損失。
在公募基金中,興業全球基金公司持有該股數量較多。按照紫鑫藥業停牌前收盤價計算,興全基金合計持股市值約3.6億元,屬持股機構中的第一大陣營。而興全可轉債、興全有機增長則持有著限售股。一旦紫鑫藥業造假事件被證明屬實,興全基金旗下的個基相較于其他基金而言,遭受的損失則可能更大。
“紫鑫藥業可能涉嫌業績造假類虛假陳述,同時還可能存在內幕交易和操縱股價行為。因為上市公司單純粉飾業績,除了要額外支付大量稅款之外,并不能直接給該公司帶來任何收益;股價拉高也只能影響到二級市場投資者,同樣不能直接給該公司或股東帶來收益,惟有業績造假騙取增發和操縱股價賺取差價才能獲利。”對于紫鑫藥業造假事件資深維權律師薛洪增評論道。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