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和女友共度上周六的七夕節,小王在網上用29元團購了原價100元的電影票。但訂購后卻被告知看大片需要另加15元,而且必須在15分鐘內完成網上支付。小王急忙匯款,結果直到超過限制時間還沒收到確認信息,訂位于是被取消,七夕看電影的計劃因此泡湯。客服告訴他,這是因為網絡延時所致,他可以換其他場次的電影票,但不能退票。問題是商家造成的,后果卻讓消費者承擔,小王非常郁悶。記者從律師處獲悉,商家應該為技術原因負責,出了問題不讓退票屬霸王條款。(解放牛網 8月11日)
在七夕節遇到這種情況,無疑是讓人既尷尬又憤怒。尤其是出了問題商家不去好好解決,反而把責任推給消費者承擔,這讓消費者“很受傷”。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首先,網站上寫的是29元團購了原價100元的電影票,可訂購后卻遭遇加價,這是典型的隱性消費。其次,商家造成的問題最后要消費者埋單,出了問題不讓退票當屬霸王條款。一次團購遭遇兩次陷阱,就算價格再低估計都沒有消費者愿意接受。
“玩團購的人你傷不起啊,傷不起!”不少網友用時下流行的咆哮體發泄心中的不滿。隨著消費者對團購認識的日益加深,維權意識也逐漸增強,商家想利用團購網站來營銷已不再管用,只會引起消費者的強烈不滿。
用戶消費后如果不滿意,會在團800團購投訴區進行負面評價,無疑對于商家和團購網站的商業信譽影響很大。商業信譽的損害往往是難以恢復的,忠實顧客的流失對于商業形象將會是沉重的打擊。同樣,對團購網站來說,一次不滿意的消費將致使消費者對該網站產生不信任心理,很有可能從此被列為黑名單。
所以,團購網站應該把商戶資源好好梳理一下,把真正需要推廣的商戶與消費者結合,這樣折扣更大,服務也更好,不容易出現糾紛。
(KO.YHM)
來源:新華網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