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二百人次體檢量背后的故事
——浙江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舟山分中心將輸入性疾病疫情風險降到最低
通訊員 王 澤 施志龍 本報記者 張 博
時間回到2010年5月。
浙江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舟山分中心(以下簡稱舟山保健中心)對一批入境勞務人員進行傳染病監測時,檢出一例開放性肺結核,痰涂片找到抗酸桿菌。經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該勞務人員于2007年從舟山口岸出境,通過調取留存的X光片顯示,其出境時未感染肺結核。故認定為國外染疫。由于肺結核為法定乙類傳染病之一,若不加控制任其侵害傳播,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舟山保健中心在第一時間要求漁業公司及船舶代理按檢驗檢疫部門的要求進一步做好相關處置工作。及時對該患者所在漁船的宿艙等生活區域進行了衛生處理,消除了傳染病的播散風險。
2008年7月,舟山保健中心對定海某船廠修理的外輪進行檢疫監督時,發現一名外籍人員發熱送往醫院救治。根據癥狀描述,檢疫醫師已初步斷定該船員患瘧疾可能性較大,隨后即被醫院驗證為間日瘧感染轉隔離治療。舟山保健中心檢疫人員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對其他外籍船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采樣檢測,對周邊蚊蟲媒介進行采樣監測,對整船進行了徹底的滅蚊和消毒處理。對有染疫嫌疑其他船員進行了隔離治療,從而避免了瘧疾在舟山口岸的傳播流行。
如此案例還有很多,分析以上案例與慘痛的教訓,舟山保健中心備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在工作中不斷思考如何能將入境人員疾病監測做到疏而不漏,真正能將疫情拒于國門之外,保護人民生命安全。
針對這種情況,舟山保健中心與相關部門多次聯合采取行為干預、疫情宣教、走訪企事業單位等多種措施嚴密防控疫情疫病輸入,力爭將輸入性疾病疫情風險降到最低,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從源頭抓起,在勞務人員出境時繼續加大輸入性傳染病宣教和行為干預的力度,告知其入境時健康體檢的必要性,讓其在思想上重視入境體檢的重要意義;二是加強橫向聯系,爭取多部門聯動,及時獲得遠洋勞務人員的回國信息,主動出擊、早檢測、早發現、早處理;三是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法》的相關條款,有效建立入境人員疾病監測的監督及管理機制;四是加強漁業企業用人管理的規范性,要求雇用單位重視勞務人員的健康教育及傳染病的危害知識普及。
近年來舟山保健中心在受監測的入境人群中,發現危害公共衛生的境外感染傳染病類型及數量越來越多,已檢測出HIV感染、梅毒、開放性肺結核、甲型H1N1流感、瘧疾等多種口岸傳染病。
舟山是遠洋漁業勞務人員輸出大市,隨著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的啟動,預計舟山遠洋勞務輸出將呈現逐年遞增的發展形勢,近年來舟山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接受出境前健康體檢的遠洋勞務人員每年逾萬人次,這些勞務人員由于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和從事工作的特殊性,往往會在國外工作期間通過高危行為接觸各類疾病,就有可能將傳染病攜帶入境造成疫病在舟山口岸乃至全國的傳播流行。為此舟山檢驗檢疫局多年來高度重視加大入境人員的監管力度,近年來舟山保健中心在受監測的入境人群中,發現危害公共衛生的境外感染傳染病類型及數量越來越多,已檢測出HIV感染、梅毒、開放性肺結核、甲型H1N1流感、瘧疾等多種口岸傳染病。監測出的每一例傳染病都得到了妥善的處理和及時的治療,有效地防止了各類傳染病在口岸的傳播及流行,在此有許多關于輸入性傳染病防控工作上遇到的鮮活案例。
舟山保健中心曾經在對入境勞務人員進行健康檢查中,發現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舟山本地人)。經流行病學調查證實,該患者為境外感染,該患者當時無任何臨床癥狀,其之前也并不知曉自己已經感染上了HIV病毒。中心工作人員隨即向其仔細講解了HIV病毒的傳播途徑及傳播方式及HIV患者的醫學指導知識。當了解HIV傳播的相關知識之后,該患者意味深長地說,如果不是你們給我檢出這種病,我自己根本不知道,回家后肯定會把這病傳給我妻子的,我們還有一個不滿十歲的孩子以后怎么辦?說完這段話后,他流下了悔恨的眼淚,從他的眼神中舟山保健中心工作人員發現帶有些許心存慶幸的余光。作為檢疫人員,我們也為該患者感到悲痛,但我們的工作有效阻止輸入性HIV在配偶內傳播悲劇的升級。
為了預防黃熱疫苗的接種的潛在風險,舟山保健中心的工作人員把對預防接種的把關及應急處置突發事件的演練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并將該工作形成常態化機制。
近年來隨著國際軍事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中國海軍駐舟山基地每年派往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前往非洲執行維和任務等多兵種出航已成常態化,為此舟山保健中心每年都承擔一份特殊而艱巨的任務:每年1000人次左右海軍官兵提供醫療健康體檢、國際旅行醫學咨詢、預防接種等醫學衛生服務。保健中心每年接到任務后,立刻做出全面部署及協調,極大地確保了部隊官兵安全出境及平安返回,舟山保健中心以高度的責任心和認真的態度為部隊官兵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這種“軍民共建、擁軍愛民”實際行動贏得了部隊官兵的高度贊賞。
實施預防接種對出入境人員是相當重要的,根據其前往的路線和所到國家地區的要求及其疫情而酌情做出醫學處理,使機體免受某種流行病、傳染病等侵襲。尤其是黃熱疫苗的接種量近3000人次,在全國分支局系統中是少有的,為了預防黃熱疫苗的接種的潛在風險,舟山保健中心的工作人員把對預防接種的把關及應急處置突發事件的演練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并將該工作形成常態化機制。近年來舟山保健中心通過網頁宣傳、服務咨詢、電子宣教平臺等,加強了出境人員的預防接種意識,出入境人員辦理預防接種人次逐年上升,有效地為出境人員健康增加了一道堅實的防線。
相關鏈接
舟山是全國遠洋漁業發展的開拓者和等待者,遠洋漁業經過多年的健康發展,已成為舟山的特色產業。自2008年以來每年僅遠洋(前往北太平洋、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等海域)勞務人員辦理出境前健康體檢的數量就逾萬人次。這也是舟山保健中心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順利接檢如此大批的出境人員,確保漁民兄弟能健康順利的出海捕魚,中心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調研方式,改變工作思路,再將企業請進來統籌安排體檢計劃。面對上萬漁民,中心一邊為他們健康體檢,一邊向他們講解實時國際疫情分布及防護知識,通過采取行為干預、電子宣教、發放宣傳冊、下企授課等多種措施爭取讓企業重視、漁民了解衛生檢疫工作的重要性,使每位漁民健康出境安全回國。每年中心在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放棄雙休日、甘于吃苦、勇于奉獻,不斷發揮連續作戰精神,每年都能及時順利地將一本本健康證書送到漁民手上,看到他們滿意的微笑,中心人員就感到收獲頗多,尤其是北太漁民出境體檢期間,每天要接受近200人次的體檢量,時間持續達兩個月左右。
近年來,在全省系統內“首次檢出”的項目有:丙肝感染者、傷寒沙門氏菌感染者、痢疾志賀氏菌感染者、HIV-I/II型混合型感染者、截獲外籍人員輸入性瘧疾病例、外輪上截獲首例開放性肺結核,在積極應對SARS疫情、防控甲型H1N1流感、應對輸入性瘧疾、處理外籍船員群體性腹瀉以及口岸食物中毒應急演練中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為衛生檢疫監管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為舟山口岸衛生檢疫工作添上濃重的一筆。另外配合衛生檢疫處嚴厲打擊查處持有偽造健康證行為,截獲大批偽造的健康證書;同時加強對出入境體檢過程中人員身份核查力度,嚴厲打擊冒名頂替行為,近兩年共查處此案例7例。
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批復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設立,標志著舟山發展進入嶄新階段,舟山口岸建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家質檢總局也將舟山列入二級口岸建設進行管理考核,舟山保健中心的建設發展直接作為二級口岸考核的重要指標,舟山保健中心將一路走來的寶貴經驗作為今后發展的基礎,積極適應新區發展的需要,實現強局建設的目標。正所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數據統計自2007年以來,舟山保健中心共在出入境人員中檢測出檢疫性傳染病近10種,其中HIV檢出12例,梅毒530余例,活動性肺結核近30例,惡性腫瘤10余例,非傳染性疾病37550例。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