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通檢驗檢疫局統計,2010年上半年南通口岸受理退運貨物申報40批次,貨值230.7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7.7%和79.4%。其中出口非法檢貨物21批130.3萬美元,分別占總批次、金額的53%和57%。涉及床上用品、服裝、機器零配件、石墨電極、太陽能電池等多個行業。
從對退運貨物追溯調查的情況來看,以下幾種情況應引起有關部門和出口企業高度關注:
一是產品質量問題仍是退運的第一主因,達30批,占75%。主要體現在生產工藝水平不能滿足客戶對產品的要求;對合同的理解出現偏頗;不能有效控制加工質量,導致產品參差不齊;忽略了產品包裝的設計要求,因包裝不合格導致退貨;不重視包裝的保護作用,因劣質包裝使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受損;生產工藝科技含量低,產品粗糙等。
二是退運國家和地區集中度高。退運的商品主要涉及日本、美國、英國、泰國等12個國家,其中日本和美國共22批次、89.6萬美元,分別占總批次、金額的55%、39%。另外,今年新增了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盟國家和地區。
三是從產品種類來看,退運貨物以機電、輕紡產品為主,分別為26批、10批,其中健身器材、服裝等產品退運批次較多。
四是退運的主體以中小企業為主。90%以上的退運貨物是由中小企業生產的。該類出口企業起點比較低,規模、技術、軟硬件都比較落后,缺乏規范的質量控制體系,人員素質差,流動性大,企業管理意識薄弱,生產工藝缺乏技術含量,多處于手工作坊階段,產品質量粗糙,對市場應變能力差。
雖然出口退貨總額占到總出口貿易額的比例很小,但出口貨物退運情況的增多,既浪費有限的資源,降低生產效率,增加出口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也增加了通檢通關的壓力,影響通檢通關的效率,同時虛增了進出口統計數量,給外貿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為此,南通檢驗檢疫局建議,出口企業、各職能部門以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門應相互協作,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應對。
出口企業應從三方面入手:一要及時了解進口國對進口商品的質量要求,減少和避免因品質問題導致的退貨風險。二要及時掌握國外技術標準、法規并拓寬信息面,了解輸入國技術貿易壁壘的情況,及時調整生產標準。三要在貿易合同中明確質量標準,分清責任,避免承擔因外方原因產生的退運費用。四是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中南美等新興市場,規避日本、歐美等敏感市場。
從地方政府來說,應高度重視出口貨物退運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危害。退運會直接損害“中國制造”在國際貿易中的聲譽和地位,也會影響到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因此應加強對中小企業、尤其是非法檢出口貨物生產企業的科學規劃、管理,保護和扶持成規模、重技術、講管理、樹品牌的優質企業,鼓勵和帶動處于發展階段、有潛力、有自我更新能力、有發展要求的新生代企業,過濾和淘汰沒有有效質量管理體系、生產技術落后、加工人員嚴重不穩定、生產成本和規模不足以保證產品質量的羸弱企業,逐步提高轄區內出口企業的綜合實力,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聲譽。
從檢驗檢疫部門來說,一方面應加強與海關、外經貿等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加大對退運貨物的追溯調查,以便及時發現進口國是否設置了貿易技術壁壘,退貨理由是否合理,應當采取哪些應對措施,并及時向企業通報。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出口企業改善產品結構,淘汰落后工藝,加強內部管理,把好企業自檢關,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姚麗)
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