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質檢總局“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的號召下,在寧波檢驗檢疫局總體部署和指導下,梅山辦事處加快推進國際航行船舶檢疫監管體系的創新,保障進出梅山港船舶的安全衛生和高效便利。2011年1至10月共監管放行船舶957艘次, 出入境人員 14755人次,船舶衛生問題檢出率達66.75%,快速急救和處置突發病人10例,收到企業感謝信和錦旗4份。
推進檢疫審批申報體系建設。梅山辦對出入港國際航行船舶實施全申報,并結合風險分析,建立全新船舶監管流程。對風險較高的航線、船公司和船舶實行前置檢疫審批模式,通過審批提前確定檢疫方式并告知船方,碼頭根據審批結果合理安排作業計劃。今年以來已檢疫審批高風險船舶30艘次,占入港船舶的3.6%。船舶分類申報審核模式的施行,提高了檢驗檢疫工作效率,突出了工作重點,符合科學監管的要求。同時加強對國內來去國際航行船舶檢疫監督力度,以往對此類船舶在申報、檢疫和監督上都存在一定漏洞,梅山辦督促企業重視此類船舶的檢疫申報,并明確申報要求,試運行以來已受理該類船舶申報175艘次,占入出港船舶總量的14%。
推進船舶分類管理體系建設。通過一年探索,梅山辦通過分析入出港國際航行船舶信息,結合船舶本身風險和關聯企業信用情況,實施綜合風險評估。風險因子以定性和定量相互補充,并設關鍵項和一般項,涉及關鍵項不符合的一律視為高風險,一般項不符合程度同樣決定風險高低。對低風險船舶實施優惠政策,給予便利檢疫措施,對高風險船舶實施嚴密監管。對不同風險等級的船舶實施動態后續管理,將風險因子歸為動態項和靜態項,其中動態項用來定期調整船舶類別。今年以來,梅山口岸實施便利檢疫措施的入境船舶占20%,涉及船公司9家、船舶代理5家;實施嚴密監管的入境船舶達到25艘次,占7%,涉及船公司5家、船舶代理4家。體現了“風險管理、收信便利、失信懲戒”的檢疫監管目的。
推進信息化閉環監管體系建設。梅山辦通過建設、移植和改造相關信息化系統,實現入出梅山港船舶和集裝箱的網上申報、檢務出證、檢疫查驗和監管放行等一系列功能。一方面,檢務和查驗部門形成閉環,檢務受理審核后交查驗部門,未經檢務申報和受理,檢疫查驗部門不得實施相關檢疫查驗工作。另一方面,AIS自動識別系統和電子監控系統形成閉環,AIS系統集船舶動態監控、船舶風險預警和綜合統計功能于一體,同時在港區現場查驗樓建立了視頻控制中心,實現24小時對集裝箱作業區、碼頭泊位和查驗平臺等區域實施全天候實時監控,可存儲與回放錄像。在船舶入港前,AIS船舶監管系統可以直觀了解船舶位置、是否申報、是否經過檢疫等信息,在船舶靠泊后,可以通過視頻監控系統的24小時實時監控。通過信息化閉環監管,試運行以來已發現各種違反衛生檢疫法律法規行為30余起,其中立案行政處罰18起,有效地震懾了違法企業和個人。(李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