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今年初生效后,為閩臺貿易發展帶來新機遇。上半年,駐閩檢驗檢疫機構共簽發ECFA原產地證書424份、貨值1063.7萬美元,其中廈門檢驗檢疫局轄區簽發313份,貨值659.7萬美元,占比分別為73.8%和62.0%。涉及輕工產品、化工原料、機電產品等,關稅降幅在2.5%~5%,相關企業可獲入臺關稅優惠約14.93萬美元。6月,共簽出58份,貨值75.01萬美元,正新橡膠公司獲簽數量最多,共12份,產品為輪胎,貨值1.94萬美元,可獲入臺關稅優惠484美元;單票貨值最高的為達真電機公司出口的微電機,共6.4萬美元,可獲入臺關稅優惠1610美元。
廈門檢驗檢疫局積極采取措施促進對臺貿易發展,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報檢大廳公告欄、電子屏幕和新聞媒介等多渠道廣泛向企業宣傳ECFA項下早期收獲降稅優惠;對轄區涉臺出口企業全面展開摸底調查,建立輸臺企業和ECFA貨物檔案,組織相關企業開展10多次ECFA原產地政策宣傳培訓會,對重點企業進行“一對一”“靶向式”宣傳;設立ECFA原產地證書簽證專窗,開通咨詢熱線,指定專人負責ECFA原產地證申領的業務指導,對ECFA原產地證書做到隨到隨簽;降低企業辦理ECFA原產地證簽證業務的準入門檻,精簡核準環節,對已注冊了任何一種優惠原產地證業務的出口企業,無須再申請,一并予以ECFA原產地證的辦理資格;在報檢大廳公示企業注冊和產品注冊登記流程和所需資料,加快新增申請企業注冊調查辦理流程;及時組織簽證人員學習ECFA項下臨時原產地規則及其簽證操作程序,并有效利用檢驗監管環節,與業務科室密切配合,共同開展宣傳、咨詢活動。
當前企業在有效利用“ECFA證書”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由于“ECFA證書”是新生事物,社會各界及進出口企業基本不了解和不會利用這一區域性關稅的優惠政策。二是有些出口企業利用優惠政策的意識不強,主動性不夠,往往是應進口商的要求申領證書,沒有將其作為一項有利于促進出口的優惠制度加以利用。三是部分企業在對臺貿易談判中不懂得利用“ECFA證書”為自身爭取合法利益,容易在收匯時應臺灣客戶要求而被動申領證書,因此無法分享“ECFA證書”帶來的關稅優惠。
廈門作為海西經濟區建設的龍頭,處于嶄新的起點,我們應緊緊抓住ECFA的契機,用足用好“ECFA證書”,攜手兩岸,先行先試,開拓創新,打開閩臺貿易新天地,助推福建經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