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中醫缺口達51萬
全國每萬人中醫執業醫師數量僅有約3人,每萬人中醫醫院床位數不到4張。北京每萬人中醫執業醫師數量和床位數均為全國最高,分別是5.65人和6.87張。
有資料稱,2006年全國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數為15.3人。調查顯示,中醫執業醫師占全國執業醫師的比例為21%。村衛生室中,具有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約占5%,以中醫藥知識為主的鄉村醫生約占12%,能中會西的鄉村醫生占36%。
隨著患者對中醫藥需求的增加,未來中醫需求量很大。未來五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的意向需求為51.76萬。其中,醫院占36.6%,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占6.5%,鄉鎮衛生院占14.7%,村衛生室占37.0%。
本報記者 方芳
問題
中醫四大問題
1、我國中醫藥管理機構設置、相關政策落實在不同省市區有較大差異。財政對中醫機構的投入方面,人均財政撥款最高的省(區、市)為63.41元,第2位為27.26元,最低的僅為3.79元,最高是最低的16.7倍。省級中醫藥管理機構中,人數編制最多的省份有31人,而最少的僅有3人;地市級衛生管理機構中,中醫管理人員獨立編制數最多的省市區共有55人,最少的為0。
2、中醫資源各省不均衡。每萬人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最高的省(區、市)為5.65人,最低的僅為1.45人,最高是最低的3.9倍。每萬人中醫床位數最高的省(區、市)為6.87張,最低僅為2.30張,最高是最低的3.0倍。
3、農村中醫服務點少。在農村,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農村居民中醫服務的最主要的提供者,但是目前尚有33.5%的鄉鎮衛生院和42.5%的村衛生室不能提供中醫醫療服務,影響了所在鄉鎮、村的居民接受中醫服務的可及性。
4、有資質人員不足。能夠提供中醫診療服務的村衛生室總數有33.94萬個,每月開出的中藥飲片處方3500萬張,但是村衛生室中具有中醫類別執業(助理)資格的人員僅有4.76萬人,村衛生室中從業人員的資質與大量的中醫診療服務提供相比,明顯不相稱。
舉措
如何改進中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表示,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困難和問題,有的是體制、機制問題,有的是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有的是中醫藥自身規律和特色優勢沒有得到尊重和發揮,有的是新形勢下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隨著醫改的深入及“十二五”規劃的實施,一些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
中央財政向基層傾斜
中央財政更加注重向中西部和城鄉基層傾斜。重點是要縮小地區差異、省市差異、城鄉差異。今年,中央財政新增投資42.12億元,支持1814所縣級中醫醫院、58個地市級民族醫醫院和88個西部地區地市級中醫醫院的能力建設。
10億元支持70所縣中醫院
今年中央安排資金10.14億元,支持70所縣級中醫醫院建設。目的是著力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此外,將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和中藥房標準化建設,提高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服務能力。
制定中醫臨床路徑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制定并推廣中醫臨床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今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補助3億元,用于解決疾病診療問題為核心的專科能力建設。此外,在推進公立中醫醫院改革試點中,將開展中醫藥服務財政補償試點。
為了提升中醫藥人才隊伍素質,今年中央財政支持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計劃中,增加了5年制中醫學本科生1000名。
上一頁12